梅毅:《西游记》世界性的跨文化传播

对于“中国故事”的跨文化改编由来已久,形式多样。《西游记》母本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数百年来持续被世界各国译介改编。基于语言和文化差异,这些对《西游记》的改编各有侧重,可谓借“西游”之酒杯,浇自身之块垒。

14世纪末,《西游记平话》(《西游记》小说的前身之一)首先传入朝鲜半岛,再流传至同样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越南等地,并在此后受到西方世界关注。如今,《西游记》被翻译成英、法、德、俄等十多种文字,翻译版本达六十多个,成为最热门的中国典籍之一。

随着时世的流变和信息传播媒介的进步,《西游记》更是不受限于原著小说翻译,逐渐衍生出大量具有异域特色的改编作品,其改编介质横跨漫画、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诸多领域,构建出更为宏大的“西游宇宙”,“西游”IP也一步步跃升为享誉全球的“中国符号”。

沿着《西游记》改编之路往深探索,可以管窥各色文化主体对中国文化的想象。《西游记》在被改编的过程中,故事本质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这也是不同文化主体对“西游话语”的再编码过程,既体现时代与民族特征,也便于相应文化的受众理解。风格各异的书写与解读,不仅延续了西游文化的魅力,扩大了“中国符号”的影响力,也在东西方其他国家缔造出所在国大众文化的新符号。

《西游记》的这种新符号和中国的原型符号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甚至可能对中国《西游记》母本故事产生一些消解作用。比如在《西游记》海外改编中,日本从它特殊的文化视角出发,对唐僧的外形塑造一直有“女性化”的倾向。从1959年的电影《孙悟空》开始,日本就常常起用女演员来扮演唐僧。此外,在沙僧外形的塑造上,日本影视导演对这个角色一直有着本土“河童化”的变异;又如,澳大利亚翻拍《西游记》,就把孙悟空塑造成一个中世纪骑士形象,把这位西游主角改造成西方中世纪骑士文化的东方翻版。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因子到达东西方不同国家后,其中的文化“变异”,与文化“遗传”并存。

从上述“西游文化”成功进入东西方国家之后的流变历程,我们也可以发现《西游记》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即使国外这些翻拍版本和中国人印象中的西游人物差别较大——毕竟这些作品还是落脚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包含着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特殊想象——也反映出不同文化主体对中国这个“他者”文化的另类观看视角,更显现出《西游记》所具有的世界性的文化兼容性。所以,东西方各国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性,绝对不是文化观念的二元对立。

“西游故事”不仅包含着千奇百怪的神魔内容,而且包含着中国特有的东方侠义精神和武打精髓。在西方文化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对中国功夫的向往和青睐,这也是《西游记》改编作品能够持续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而“西游英雄”孙悟空修成正果之后被佛祖封为“斗战胜佛”,恰恰体现了这个角色对中国武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充满异域色彩的神魔小说,作为超级大IP,融合着人类共通情感和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发散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耀眼光芒。在展现一个奇幻瑰丽的神魔世界的同时,《西游记》充满了惩恶扬善的脉脉温情,具有超现实的虚构性,能够引起东西方不同文化人群的愉悦和共情,是一个让东西方不同国家的观众都难以忘怀的“中国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作为中华民族神话体系的经典载体,蕴含着独特的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数百年的经典化过程中,其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闪耀着卓尔不群的中华思想光辉。同时,针对近年来东西方国家对《西游记》的异域化改编,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民族话语构建自觉的角度出发,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好莱坞式的西方模式带偏,更不能误认“中国故事”的现代性想象就是把中国的神魔演化为西方的魔幻。如果仅仅从这种简单的文化传播的角度看《西游记》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我们就会逐步丧失对《西游记》经典文本的解构话语权,丢失其内在的核心文化价值。由此,我们对“西游”的文化研究必须稳稳把握传统,同时精骛八极,创造性地重新编码中国文化,强化《西游记》所蕴含的“中国符号”和“中国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西游记》的继续开发和阐释价值是无限的。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进行工业化的扩展。在信息化时代,《西游记》其实和“魔幻”“古典”“神话”“文学”等“符号”息息相关,从符号传播学角度深入研讨“西游文化”,势必带来更大的文化产业价值和传播价值。

86版电视剧《西游记》播出后,盛况空前,万人空巷,创造了当时89.4%的收视率,还使得六小龄童成为今天中国人心目中的孙悟空美猴王的定式形象。

无论是《西游记》小说原著,还是电视剧、电影、网络游戏形态的改编,在中国消费者心中都是一种永恒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属于那种流淌在民族文化血液里的“集体无意识”。只要提到《西游记》中的名字或称谓,我们每个人都会调动自身经验本能地进行文化编码,还会孕育出更丰富的信息和寓意。在这种集体性文化符号笼罩下生成的个体意识,更会展现一个国家深层文化狂欢性的爆发——通过这种集体性的话题文化现象,让我们受到压抑的本我世界得到迅速的释放和升华。

跨文化传播会遇到种种挑战,是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难题。但作为“西游英雄”符号的孙悟空、西方人眼中的“Monkey King”,以及承载这个形象的文学母本“Journey to the West”,随着时光的推移,日益与美国的漫威形象、日本的动漫形象一起,变成跨越民族、文化、地区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通俗而又亲切的世界性沟通媒介,受到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和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和读者的热烈欢迎。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