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 “广东经济最大的韧性就是民营经济”

过去几十年,广东经济发展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逼出来的改革,放出来的活力,摸出来的市场。

广东人的特点是务实,不喜欢“口水多过茶”。但是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对于形而下很看重,不擅务虚。

这400多个企业家都是大学生,在华为、腾讯等大公司待过,发现了供应链上的机会,就创业办公司。他们能改变命运,靠的就是一种精气神。广东高质量发展,要激励人们的创新精神。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顾策

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受访者供图/图)

1980年代起,王志纲就在新华社担任记者,长期关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随后他又成立中国最早一批的民间智库——智纲智库,为企业、政府等提供战略咨询服务,深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起承转合。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王志纲写就《邓公的遗产》一文,广为流传。

为此,针对广东产业结构变迁,高质量发展亟需破解的问题,南方周末记者对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进行了专访。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为何能从一个农业大省转变成中国第一经济大省?

王志纲:中国近代史上,广东都扮演着“报春花”的角色。当历史转型,或呼唤一种新思想时,广东往往都是首发地。

过去几十年,广东经济发展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逼出来的改革,放出来的活力,摸出来的市场。

1977年,邓小平复出时首次视察就选在广东。广东省委负责人汇报农民逃港问题时,邓小平谈到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

随后,创办经济特区的设想逐步形成,深圳、珠海等地成立出口加工区。在名字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就是逼出来的改革。

当时在广东一些地方,谁家成了万元户,政府就会敲锣打鼓,给你奖励,给你挂上匾额。成千上万的人不把赚钱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