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一部作品的十年漂流

“这里面有太多和我血脉相连的东西,这里面有太多我一直未敢展示的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这里面有太多我从未尝试过的压榨自己的方法,这里面有太多我不太成熟但是又不甘放弃的对小说的一点体会。”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刘悠翔

庄树和李斐是青梅竹马的邻居,命运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爱奇艺供图/图)

“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这是作家双雪涛的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里广为流传的句子。

跨越大洲和大洋,2023年2月17日,导演张大磊带着自己的新作剧集版《平原上的摩西》(Why Try to Change Me Now)抵达柏林,在可以容纳几百人的电影院为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现场观众再现小说中的经典场景。

《平原上的摩西》是中国大陆视频平台第一部六集的迷你剧,主创试图以电影的方式去制作剧集,打破二者之间的壁垒,该剧也成为华语地区唯一入围柏林电影节剧集单元的作品。

首映礼之后,外国媒体对《平原上的摩西》所展现的20世纪末工业城市的背景产生了兴趣。德国《每日镜报》(Der Tagesspiegel)将德国东部工业区的衰落与剧集里的1990年代下岗潮进行了对比;美国《综艺》杂志(Variety)则注意到这部作品的英文名来自鲍勃·迪伦的同名歌曲,并指出该命名与张大磊少年时代对国企改制的记忆有关。

“这部剧集的形态与以往剧集作品有着显著的不同,但从公司而言,还是希望和支持做一些影视内容来满足更多观众多样性的观影需求,因为我们发现,观众的观影习惯在慢慢改变。”该剧的制片人齐康说。2023年3月4日,中国电影资料馆为这部特别的剧集举办了一场展映,以电影的方式放映了这部长达432分钟的作品,放映从中午12点开始,结束时已经到了晚上9点左右。

不同于一般的犯罪类型片,在剧集《平原上的摩西》中,人物和故事都有了更多旁逸斜出的空间。张大磊在小说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的是一个不同于犯罪类型片的罪案故事,着力展现大时代中平凡个体的悲剧。“我最初决定改编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曾想过将它改得更具类型元素,但如果那样就会和原小说的气质背离太多,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现在的方式。”张大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并不是双雪涛的小说文本第一次在西方世界传播,《平原上的摩西》曾被翻译成韩语、英语、西班牙语和立陶宛语在不同国家出版发行。2021年7月,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平原上的火焰》入围第69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22年底,双雪涛小说集英文版《艳粉街》(包含《平原上的摩西》《光明堂》和《飞行家》三篇小说)入选《纽约客》年度书单。

作为双雪涛最早的海外推手之一,学者王德威评价这位80后作家“也许是中国当代文学最有前途的作家之一……是‘东北文艺复兴’现象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一篇《平原上的摩西》的书评中,他格外看重双雪涛的创作和故乡东北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只有将故事放回当代东北历史语境,从‘文革’的混乱到国有企业解体,从工人下岗到社会治安混乱,双雪涛苍莽的视野才有了依托”。

双雪涛。(受访者供图/图)

艳粉街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艳粉街,原本叫做艳粉屯,这条街道长1800米,曾有十万人居住于此,本是沈阳这座老工业城市郊区不起眼的一隅,但它却因为文艺作品被人所知。在世纪之交,歌手艾敬和导演王兵先后以自己的方式讲述过艳粉街的故事。这里如今也被评论家们视为双雪涛文学创作的起点,双雪涛不但曾是这里的居民,还在数部小说中描述过这片土地。

在纪录片《铁西区》的开头,王兵以字幕的形式介绍了铁西区的历史:沈阳铁西区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它于日伪时期建立,1949年后又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苏联模式重塑,成为国有企业性质的庞大工业群落。到新千年前后,大厂依次被拆,旧时代分崩离析……

《铁西区》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以“艳粉街”一章最为热闹,王兵的镜头记录了这里杂乱的空间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艳粉街,他发现了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跟随着他们进入不同的家庭,见证了工厂倒闭和房屋拆迁带来的萧瑟。

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双雪涛一家搬去了艳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