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一座城和一条江的记忆

卢作孚的长眠之地,就位于嘉陵江畔的一匹小山上。在他和夫人的合葬墓背后,棕榈树与七里香掩映着一方大理石照壁,上面是卢作孚手书的一句话——那也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

卢作孚生于1893年4月14日,正值清明节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卢作孚诞辰130周年。

责任编辑:杨嘉敏

1908年,15岁少年出门远行。

少年叫卢作孚。

他要去成都。

从嘉陵江边的合川到平原深处的成都约600里,像其他人那样,卢作孚也只能依靠双脚。十多天后,他终于走进了喧嚣的省会。

弹指间,17年过去了,已过而立之年的卢作孚重又回到合川。次年春天,在他主持下,合川城内药王庙里,随着一台柴油机轰鸣作响,夜幕下的合川亮起了第一盏电灯……

将近一个世纪后,我走近了那座古老的庙宇。高耸的青石墙上,杂草丛生;曾经气派的大门,被岁月侵蚀得斑驳腐朽。透过门缝,院中房屋半已坍塌,花园里,草木疯长,宛如洪荒未辟。

时间是最神奇的魔法师,它足以改变一切。点亮电灯照亮古城的人早就离去了。不过,在合川下游的另一座城市,以及嘉陵江及它注入的长江,卢作孚和他的传奇人生,依然是挥之不去的恒久记忆……

重庆北碚的嘉陵江(视觉中国/图)

民生启航

卢作孚纪念馆的前身是峡防局旧址,峡防局旧址的前身,是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文昌宫。

纪念馆门前,挺立着一株粗大的黄桷树,它既曾见证过文昌宫时代的超然,也曾见证过峡防局时代的忙碌。站在树下眺望,远处,嘉陵江蜿蜒而来。江心,便是北碚得以命名的那条石梁——古人认为“岩石随水曲折曰碚”,称为碚石;因其位于原巴县之北,故得名北碚。以后,北碚为场、为镇、为直辖市下辖区,溯其源,都来自长龙般伸入江心的石梁。

峡防局的工作虽然繁忙,但以常理度之,公余的卢作孚,也一定会像我们那样,站在黄桷树下向远方眺望。只不过,他眺望得更多的,或许不是石梁,而是石梁前方滚滚而来的嘉陵江水。初春的嘉陵江,还没迎来汛期,河水湛蓝且瘦,倒映着夹岸青山。从这里溯江上行,30公里外,便是卢作孚的家乡合川。

他在那里出生,他的事业也从那里起步。

合川城区的一条小巷里,一栋木结构小楼年代久远,那是卢作孚故居。不过,卢作孚的老家并不在这里,而在合川乡下。15岁那年,卢作孚离开合川远走成都。这个小学毕业不久的少年,他想通过蓉漂寻求出路。到了成都,卢作孚除在一家补习学校待了两个月外,再未进过其他学校。令人惊讶的是,他自学一年多后,竟开始招收学生以维持生活,并先后编著了多部数学著作——其中,《应用数题新解》于几年后公开出版。

回到合川之前的十几年间,卢作孚先后闯荡于成都、江安、泸州和上海等地,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品性此时已展露无遗:好学,坚韧,善于思考,关注社会。十几年间,他加入同盟会,参与四川保路运动,受聘到中学教书,办报鼓吹新文化,投身少年中国学会,创办《教育月刊》……

1924年,已有相当社会知名度的卢作孚,受四川军务督理杨森之邀来到成都,杨森拟任命他为教育厅长。但是,卢作孚坚辞不就。他向杨森提出,创办四川通俗教育馆并任馆长。

在杨森支持下,四川通俗教育馆于成都少城公园建成。查阅资料时,我翻到一张老照片:一座刚落成的中西合壁的两层小楼,楼前空地上,新移栽的树木还未长出叶子,刚砌成的石板路面,闪着灰白的光。这就是当年的四川通俗教育馆。与那些低矮破旧的民居相比,恰似鹤立鸡群。短时间里,教育馆就建成了包括有自然、历史、农业、工业、兵器、教育等陈列馆在内的博物馆,以及图书馆、运动场、音乐厅和动物园在内的科学文化中心。

卢作孚不愿作厅长而愿作教育馆馆长,与他此时已形成的世界观密不可分:卢作孚时代的中国,有良知和识见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怀有一种焦虑感。那就是面对世界潮流,中国该如何救亡图存。卢作孚认为,世界已进入工商业时代,进化到现代社会,而中国仍停留在“农业生活的状态下”。这是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面临诸多问题的根源。他提出,中国必须现代化,而对民众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学普及,乃是其中重要环节。

正当通俗教育馆办得热火朝天时,杨森倒台了,新上台者对此毫无兴趣。遭此突变,卢作孚意识到“纷乱的政治不可凭依”,“每每随军事上的成败,而使事业共沉浮”。于是,他辞职回到合川。

卢作孚故居藏在合川城区的一条小巷里。 (王在田/图)

清末民初,不少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梦想:实业救国。但真正把梦想付之行动并见诸成效的其实很少。个中翘楚,东部的张謇是一个,西部的卢作孚是另一个。

实业有多种,该选择哪一个行业呢?卢作孚认为,实业救国,首在交通。因为,“交通运输是全世界的血脉”。交通的重点,则在铁路。但是,修建铁路费用高,耗时久,见效慢,而重庆坐拥嘉陵江和长江黄金水道,投身航运是不二之选。

卢作孚没钱,只能号召同道,募集资金,成立股份公司。当这家后来名闻遐迩的以“民生”为名的公司成立时,原计划集资2万元,实际到帐却只有8千元。卢作孚带着钱到上海去订制轮船,需要3.5万元。8千与3.5万之间,相差不是一点半点。没想到,卢作孚脑筋急转弯,不仅解决了购船资金不足的问题,还顺便成立了合川第一家电灯公司。——卢作孚说服船厂,先支付3千预付款,余下的5千,他买回一台发电机。

1926年7月23日,民生公司第一条轮船——民生号——在鞭炮声中从重庆朝天门起航,满载旅客,溯嘉陵江而上,于当天下午抵达合川。这是千里嘉陵江上第一次有冒着浓烟的轮船在航行。

从那以后,民生号每天往来于重庆和合川之间,首开川江航运史上定期客运之先河。那时,包括那些经常乘坐民生轮的旅客,他们恐怕也很难想象得到,要不了多久,卢作孚执掌的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将成为中国内河航运的王者。

从卢作孚纪念馆出发,溯嘉陵江而行,几公里外,两岸青山陡起,江面收束得愈加狭窄。在这里,自西北向东南而流的嘉陵江横切川东平行岭谷,形成了一段长约11公里的V字型峡谷,人称嘉陵江小三峡。如今风景宜人的旅游区,100多年前,却是令人谈虎色变的土匪窝。

嘉陵江小三峡由沥鼻峡、温汤峡和观音峡组成,它地处江北、巴县、壁山和合川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