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基:当程序员去写推理小说
世界对他来说是一个程序和谜题之网,男女情爱、最新科技、社会问题都可以是小说的悬念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香港
责任编辑:周建平
陈浩基
香港推理作家,1975年生。曾获“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首奖、“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首奖。长篇小说《13·67》获“台北书展大奖”“诚品书店阅读职人大赏”“香港文学季推荐奖”,日文版囊括2017年“《周刊文春》十大推理小说”、原书房“十大本格推理小说”海外部门双料第1名和2018年宝岛社“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海外部门第2名、“本屋大赏”翻译小说部门第2名、booklog海外小说大赏,创下华文推理小说在日本出版界的空前纪录。近年在内地出版多部作品,其中短篇集《第欧根尼变奏曲》于2022年底出版。
2023年了,推理作家还能玩什么花样?
密室、火车早已被前人写得片甲不留,倘若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魂魄降临,新时代的作案手法大概很难引起他们的讶异,倒是后辈们创作时借助的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说不定能让他们感到惊奇。
以香港作家陈浩基为例,缺乏灵感时,他喜欢点开google map,随手一按就跑到南美洲逛街,在看不懂的西班牙文路牌之间流连忘返;又或是登录某个随机生成若干关键词的网站,依序将这些莫名其妙的词语串联起来,“写成乱七八糟的极短篇小说,权当习作。”
他时常坐于港岛西固定的咖啡馆,徒手摆弄时间和空间。“以前你要查历史资料,只能老老实实去翻旧报纸和书本,现在香港的旧报纸全部扫描上来电子化了,可以随时查阅100年前的消息,比如1972年8月16号是晴天还是雨天。”
不知道给角色取什么名字,就点击behind the name.com,上面能查到全世界所有人名的渊源;构思情节时,拿出iPad,画出规整的人物关系图和情节走向,以及发生凶案的房屋的平面图。他将这块随身携带的工具使用到了极致,不仅是整理思绪的草稿本,更是检验推理能否成立的重要物件。
画好的平面图用家居设计的程序一键3D化。“甚至可以走进去,亲临其境。你会知道这个环境里发生密室杀人,从A房间走到B房间,距离大概多远;在哪个转角会看到些什么;如果有扇窗又会看到什么东西……我记得写过一部奇幻小说,原本是说他们在西翼的门后发现了某些东西,画了出来才知道看不到,才改成东侧的门。”
写了十几年推理小说(看的时间就更早了),在陈浩基的观察和体会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