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对话的决心:专访上博“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策展人褚馨

“我们不仅仅是引进西方作品,我们想要在展览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想要展现中西文明之间的相通性”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周建平

波提切利《圣泽诺比乌斯的三个奇迹》(The National Gallery/图)

自2023年1月17日起,上海博物馆门口排队的人群一直是弯了几弯。观众对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正在举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热情超出预期。过去三个月里,上博增加夜场、延长日场时间,承载量仍然捉襟见肘,“观众热情居高不下,预约几乎全满,展览门票预售量已达承载上限”,继而宣布自4月29日起停止线上售票,并延长夜场开放时间到晚23点,实属国内罕见。

特展的缘起是2020年底,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展出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促使上海博物馆通过原大英博物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联系了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以下简称NG)。

NG现任馆长加布里埃尔·芬纳迪(Gabriele Finaldi)是个意大利人,不仅热情还雄心勃勃,愿意将NG藏品推向世界,接触更多的观众。芬纳迪积极回复了上海博物馆,提到自己在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做副馆长时,同上博合作了“从提香到戈雅”的展览,“It is a wonderful museum.(这是个了不起的博物馆。)”他说。

展览现场(上海博物馆提供/图)

NG首先向上博提供了一张10幅画作的清单,以示第一次在中国亮相的诚意。这10幅画作中有8幅都于两年后出现在上博,包括拉斐尔的《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卡拉瓦乔的《被蜥蜴咬伤的男孩》、伦勃朗的《63岁的自画像》。正是基于这张清单,上博与NG开始谈判、博弈,最终确定了52幅大师作品,以在中国呈现一段完整的西方美术史。

当然也有遗憾。“我们馆长专门给Finaldi写了一封信,希望梵高的《向日葵》能来中国,但对方回复《向日葵》刚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巡展过,需要保养。这我们也很理解。维米尔我也想要的,扬·凡·艾克最后也没争取到。鲁本斯是忍痛舍弃的,我们想到鲁本斯来过上博,就只能这么想。”此次特展的策展人褚馨说。

从2021年的第一份协议开始,上博与NG就确定了2023年1月17日作为开展日,这是“雷打不动的开展日期”,“因为我们希望观众在寒假、在春节期间能看到展览。”褚馨说。任何计划中的特展取消或推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总是可能遇到不可抗力因素。令人振奋的是,尽管大展的筹备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进行,上海博物馆从未考虑过无法如期开展的可能性。“冥冥之中如有神助,”褚馨说,“只是一门心思推进每一步计划。”

过去三年,国际交流曾一度陷入停滞,但上海博物馆的国际合作展览却从未中断。这家1950年就开始筹建的博物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在上博与人民广场之间,有一块原型青铜龙纹路牌,刻着“上海市零公里标志”。上博的藏品以古代艺术品为主,以社会捐助、政府购藏而非继承宫廷收藏为源,有四分之一的珍贵文物都来自收藏家捐赠。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地标,上博不仅有“何以中国”这样聚焦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系列大展,也推出了聚焦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世界”系列大展。他们有着野心勃勃的“大博物馆”计划: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积极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促进国际交流。

最终,这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