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能继续一手遮天吗?——冬日围炉话海啸﹙六﹚

杨白劳觉得只要喜儿能够到黄府打工,工资不发没有关系,总有一天黄世仁会还钱,那时喜儿就有嫁妆了。穷人的这个朴实逻辑未必通得过黄世仁的体系,尤其是借据白条由黄世仁来写和执行的。

责任编辑:余力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局内局外 身后身先

这种信念的不靠谱,可以打个简单的比喻:杨白劳觉得只要喜儿能够到黄府打工,工资不发没有关系,总有一天黄世仁会还钱,那时喜儿就有嫁妆了。穷人的这个朴实逻辑未必通得过黄世仁的体系,尤其是借据、白条由黄来写和执行的

“每个人为自己,每个政府为自己的国家。”

“欠你一百元,问题在我;欠你一百万元,问题在你;欠你一百亿元,问题在大家。”

“不能永久持续的东西就不会永久持续下去,但能不能长久持续,该不该长久持续?”

上面三句引语,都是前贤说了多次的话,我们略作加工而已。第一句是常识,却常被人搅浑,特别是在“全球化开放”的今天。第二句话是目前困境的写照,一边是美国人不遗余力地透支消费,巨额的积欠,另一边是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不遗余力地生产出口,巨额的积存。由穷国常年资助富国消费,已是匪夷所思,演变成目前的巨大规模——中国外汇存底仅美元就超过1.6万亿,绝大半存放在美国,眼下约值11万亿人民币,全年GDP的一半,更是令举世困惑。真要换回人民币时,可以预计,它们会大幅缩水,因为我们贷出的美元,是借方美国可以依法印制的纸币。这个状况令双方都很头痛,难以长久持续,即便能够,又怎么划得来?

超高的金融杠杆率之外,金融海啸发生的背景是三十年来的全球化,这是它的第二个关键特征。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被许多人忽略的核心意思是:作者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够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保持他们的优势?简言之,能够继续赚得全球最多?当弗里德曼看到班加罗尔(印度的硅谷)汹涌的上班族,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同样智慧、受到正改进的训练,然而更勤奋、更富激情和雄心、更愿意忍受牺牲,摩拳擦掌地急切投入竞争一杯羹,来迅速改善自己生活时,他的担忧是再自然不过的。

别说美国人的下一代不会去务农,干农活他们肯定不是墨西哥移民的对手;他们也不再能在制造业混得一口好饭,凭什么装配同样一部汽车,美国工厂的蓝领的薪酬要比在美国设厂的日本工厂的同胞高出30%,比日本的蓝领高出60%,更比设在上海的美国汽车公司的蓝领高出6倍?这个基本的难题,不要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