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外商的“义乌人生”

“在中国,诚信、文化、法律三点特别重要,很少有外国人懂。”阿酷说自己熟悉了中国规则,他在早期引进进口商品时,学着给当地人拎一些伴手礼。

在义乌外商的贸易链上,血缘、宗族和国别是最强力的链接纽带。

据义乌政府统计,这座人口仅185万的县级市里,有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外国人(有六个月及以上签证)。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发自:浙江义乌

责任编辑:姚忆江

巴基斯坦外商阿酷在义乌做志愿者。(受访者供图/图)

2023年5月6日见面那天,阿酷开着一辆灰色奥迪、手戴高级腕表,这位巴基斯坦人已在义乌生活了23年。

不过,就算是出席官方会议时,他也会戴墨镜。他说那是2012年回国时,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被袭击受了伤,“我同行六个朋友都遇害了”。

在一家1996年开的巴基斯坦餐厅里,阿酷一勺一勺朝南方周末记者的鸡肉米饭上浇羊肉汁,说着“巴基斯坦人爱吃羊肉”。这是他的待客之道。

因为口味正宗,这家餐厅已成为义乌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南亚人士的“食堂”。餐厅最早开在篁园市场的红楼宾馆楼上,如今也随客流搬到了义乌小商品城所在的福田街道。

阿酷在世纪之交来到中国,新冠三年间也依旧留在义乌。他见证了义乌小商品城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扩展到占地640平的“世界超市”。

据义乌政府数据统计,这座人口仅185万的县级市里,有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外国人(有六个月及以上签证)。大多数人来自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不同宗教、语言的社群让义乌逐渐成为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世界商人偏爱义乌。有人在此逃避战乱、寻求更好的生活;有人像往返于贸易链条上的“候鸟”,将中国的小商品输送至海外;有人则在此安家落户,将贸易越做越大。

“我好想你,你今天想我了吗?”

哥伦比亚人耶赛德有着亚洲面孔,他调侃自己祖父母有东南亚血统,“要不我怎么对中国这么亲切”。

他才来义乌没几年,在小商品城附近的一家巴拿马外贸公司工作。

“这里比中美洲安全多了。”耶赛德突然拧着眉头说,在中美洲帮派是真的会拿枪顶着你的头的。

耶赛德的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