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多方公益力量共支招!

圆桌对谈现场

嘉宾:

1、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媒体事务总监、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张前

2、南方周末研究院CSR研究中心主任兼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孙孝文

3、广州市慈善会筹募联络部部长、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卢志芳

Q1主持人(黄嘉辉):各位嘉宾早上好!很荣幸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几位一起就健康中国战略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公益力量的责任和作用,推动全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话题展开交流。这个话题首先想请教一下孙主任,南方周末作为智库,在这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洞察呢?有请孙主任!

南方周末孙孝文:大家上午好!我是南方周末的,在2008年的时候成立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2016年成立了公益研究中心,我们作为一家媒体在尝试探索新闻与公益的融合与互动,希望通过这种探索来推动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我们也希望成为更多公共议题的“研究者”和“倡导者”。

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益的研究人员,我们也有幸看到,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也好,公益也好,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包括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一些公益品牌化的趋向,还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些平台化的趋向。我们以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公益的时候,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非常简单的,比如说捐赠、志愿服务等等,现在有更多授人以渔的公益项目,也有一些像最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等等新技术的普及,一些科普类的、倡导类的公益项目也会逐渐地出现,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我们很多企业也好,公益组织也好,越来越走公益品牌化,来打造我们自己在公益领域的一些IP,这也是一个方向。另一个就是履行平台方向,今天也可以看到无限极的活动,我们以项目联结了慈善基金会、志愿者,以一个项目平台的方式连接各方,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象。我们说方式有很大的变化,也有很多的进步,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提升的方向。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健康,在健康类公益项目也存在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在健康中国化的战略背景下,尤其在疫情之后大家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了,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也会看到从国家到社会到公众个人都在关注健康。

今年全国两会也有好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着从生理健康到心理健康,也有好多的提案,包括健康产业如何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在这种背景下,健康类的公益活动也存在刚才说的这些特点,一方面我们的方式、形式越来越多样,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健康类的公益活动;另外一方面也会看到健康类的公益活动规模会比较小一些。一是规模小,二是形式比较散一些,很多项目没有系统性地执行,这肯定是不符合目前党和国家包括社会对于公益的期望,我们会看到,从十九大以来一直到党的二十大,公益的制度化、品牌化越来越重要。无限极把健康类的公益项目依托在我们基金会,在基金会中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来长期地执行、系统地执行,同时也打造我们的公益IP、公益品牌,这样的项目比较少一些,所以在公益项目越来越制度化、品牌化的大趋势下,新闻媒体也好、公益组织也好、爱心企业也好,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在健康意识的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等方面做一些更多的公益项目,让我们这些公益项目也能长期、系统、制度化、品牌化地执行,这方面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Q2主持人(黄嘉辉)国家层面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刚才讲到系统化、制度化、品牌化,我们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下面想请卢部长谈谈,广州市慈善会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您对于刚才孙主任所提到的,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部署和政策?请为我们做简单的分享。

广州市慈善会卢志芳:从政府层面,大家也了解,在“十九大”的时候,健康中国被推到了战略的层面。从国家层面、省市层面陆续推出了相应的关于“健康中国”、“健康行动”系列的一些意见,还有具体落实的规划。广州市这边也先后出台了像“健康广州2030”的规划,还有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广州行动的一些意见,里面都详细地提出了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以及健康的口腔行动等等,还有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等等二十个专项的主要任务,通过这些措施来推动健康广州的建设。在关于实施全面健康这方面,广州市慈善会也一直在努力,群众这边比较关注或者比较关心的医疗健康的问题,2010年广州市慈善会启动了广州医疗救助项目,经过这十几年联动了政府、医院、社会组织的一些医疗救助的资源,去缓解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补助。通过相关的一些措施,我们去搭建整个健康广州的建设。针对社区急救能力这块的建设,我们在2022年成立了“善暖社区‘救’在身边”AED捐赠项目,向全广州市176个镇(街)各捐赠一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社区开展救治医疗的培训,我们去孵化社区的急救员,实现“救”在身边这个目的。另外联动很多的企业一起去策划健康的慈善项目,像今天和无限极合作的“万家增健”项目,也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社区活动,以及支持中医药知识角的搭建,来推动整个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普及。从慈善的角度,通过多渠道、多维度去推动全民健康的关注度,不管是从政府层面出台的政策文件,还是民间社会组织在做的努力,其实都在显示全民健康的重要性。

Q3主持人(黄嘉辉):有一整套配套的政策,以及刚才提到的很多健康类的项目,包括您刚才说救助项目。无限极最近在江门也有类似的救助项目,在此也稍稍剧透一下。接下来,想听听张前总的看法,无论是企业还是基金会,都属于公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于这个话题,企业和基金会做了怎样的探索?

无限极张前: 无限极作为一家深耕健康养生赛道的企业,我们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大众健康为己任。无限极也好,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也好,我们在公益领域的投入比较多聚焦在大众健康方面,举几个我们企业在大众健康方面的一些案例。

第一,我们在2007年就开始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这个学会是中医药管理局下面的国家权威机构——一起合作“养生文化进万家”活动。刚刚那个视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数据,2007年开始到现在,整整18年了,“养生文化进万家”我们做了800多场,惠及人群超过600万人。

第二,我们也连续6年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发布了《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的意义是什么呢?通过中医的角度、通过大样本人群的调查来解读国人的健康趋势,对我们国人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我们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一起合办了5年的“健康责任论坛”,最近一次是2022年11月在新华社博鳌论坛的线上会场举办的,观看人次也超过了100万。这是我们跟中华中医药学会层面的活动。

另外,在公益项目的投入上,也都是聚焦在健康方面。比如说,我们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足球”,主要是为守护偏远乡村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想通过足球的形式,不仅仅锻炼他们的体质,而且能让他们的精神得到富足。

我们还跟中国侨联下面的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一起合作“侨爱心·乡村学生眼视光工程”项目,主要是面向偏远乡村儿童,他们当中很多都是留守儿童。项目主要解决他们的用眼卫生,提供视光筛查和验光配镜等支持。我们在项目的执行当中也发现,确实有很多孩子有这种实际需要,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没有办法及时地配镜,导致眼睛会越来越不好。这个项目能非常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跟中华健康快车基金合作的项目,为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一辆列车驶到偏远的山区,为不能得到救治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让他们重见光明——还有很多类似的健康类项目。特别是过去这几年疫情,让社会大众对健康越发重视。

有一句古话叫“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就凸显了我们今天倡导的实施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每年的9月1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日子。黄健龙行政总裁在讲话中也提到,在2022年9月1日,无限极联合了全国30家分公司的34支志愿者队伍,通过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推广我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9月,我们把这个行动持续到一个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希望通过我们倡导的一系列活动,能够带动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Q4主持人(黄嘉辉):谢谢张总。刚才从几位的介绍,我们看到,无论从慈善会层面,还是南方周末和无限极,都做了很多关于健康的事情。聚焦今天活动的主题“健康生活方式,你我携手践行”,比如说,在健康生活方式这类更细化的公益活动,各位有没有新的想法能跟我们分享?先请孙主任给我们支支招。

南方周末孙孝文:健康生活这个事情,和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包括生活方式。刚才很简单的一个环节,像李教授带我们做几个很基础的动作的时候,我就发现腰上的关节在作响。所以健康和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对于我们南方周末来说,在健康生活这方面,不光是在公益领域,我们不仅是研究者和倡导者,我们也是连接者和实践者。连接者就是通过媒体平台的力量连接了很多机构、企业。践行者这方面,我们也充分发挥媒体自身的优势。每家企业也好,机构也好,在做公益项目的时候,肯定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南方周末来说,首先要发挥媒体的力量,一方面会做一些关于健康相关的深入报道。

2022年10月,我们上线了一个专题叫“银发·潮职”。围绕着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在我们社会上产生了哪些新鲜的、新生的、新潮的事物,做这方面的报道。除了报道之外,还会发挥媒体智库的力量,做一些健康相关的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产生重量级的报告。像我们这些年,围绕都市人群的健康、白领的健康、女性的健康,也包括一些普通大众对于疫苗的认知等等话题,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在对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一些深度的报告,这些报告也面向社会、全国做一些发布。在这个认知上,我们还会联合医生、专业机构,利用短视频的平台普及一些健康的知识。

主持人(黄嘉辉):从孙主任的讲话当中可以抓住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媒体”、 “智库”还有“报告”,也是从这几个维度,更多利用南方周末的资源优势去做项目。之前跟市慈善会卢部长前期有一些沟通,谈话中的一个关键词叫“社区慈善”,当时听很触动,因为我做的很多事情还是要去到社区、去到终端,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一些看法吗?

慈善会卢志芳:刚才我分享到的一些公益项目,或者跟企业合作的一些社区慈善的项目,包括未来跟无限极推动的“万家增健”项目,都是以社区为抓手去推进和落地。“社区慈善”本身也是广州慈善公益事业比较重要的关键词,广州市以社区慈善为切入点,助力五社联动、基层社区治理这块的创新。这个创新的载体,就是我们社区慈善基金,因为社区慈善基金联动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资源等等五社资源,再借助原有的社区体系,覆盖全广州市各个镇街的人群,在此基础上形成专业的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截至2023年5月,整个广州市11个区还有176个镇街,以及1700多个社区,一共设立了821个社区慈善基金,基本上全覆盖了。

通过社区慈善基金,作为民生服务一线的阵地,在基层社区推动广覆盖、精英化、多元化的联动体系,通过这套体系可以连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一起来推动相应的包括刚才提到的健康生活方式的落地。让居民通过身边的社区,能够更方便、更便捷地了解、参与、宣传,使得健康生活的普及更加近距离了,因为社区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处于社区中。

主持人(黄嘉辉):感谢您对“社区慈善”这个概念做的分享,接下来想请问张前总有什么想法?

无限极张前:刚刚卢部长的话题也契合了无限极的推广健康养生理念要下沉到社区的想法。健康养生理念的推广,不仅仅需要南方周末这样的权威媒体做大力的宣传,在社会上做倡导,还要沉到社区去,走到每一个家庭去。就像刚刚提到的,无限极和广州市慈善会即将启动的 “万家增健”项目,未来可以依托这个项目做很多事情,可以依托广州市慈善会的社区慈善基金,还有社工站,通过健康养生大使——今天拿到证书的健康养生大使,未来可以走到社区,去跟我们社区居民一起学习健康理念、推广养生操,一起去制作中草药香囊,一起做养生的药膳等等。

志愿者的专业度真的很重要。刚刚几分钟跟李教授一起学习养生操,其实我练了很多年的养生操,但是那三个点我从来没有找到过。所以我们志愿者的专业度太重要了,我们要走进社区,上下贯通,让每一个社区的民众都能感受到健康和快乐。

Q5主持人(黄嘉辉):感谢张总,确实刚才李教授像打通了我们的任督二脉,上周李教授也来过我们这里一趟,对我们的“健康快乐大使”做了一两个小时的亲自指导。契合我们这个专业度,我们也希望在接下来组织“万家增健”项目也好,或者推广健康养生的过程之中,也能够像张总所说的发挥志愿者的专业度,提供专业的服务。最后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或者目前还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请几位嘉宾很简短地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孙主任。

南方周末孙孝文:关于健康生活这方面,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普及,这方面我们可能看起来、听起来觉得很虚,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刚才张总也提到,我们的项目一定要走进家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老年人一起生活,我是在家里和老年人一起生活,现在由于短视频的出现,老年人关注短视频,看好多健康养生的东西,而且这些信息确实是鱼龙混杂。我在家里打个喷嚏,老人家都会说好多,一套一套的,我说你这些东西都从哪儿来的?他说是从短视频来的。有些东西听起来是有道理的,有些东西听起来完全没道理,但是他长期看那个短视频,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说法,还反驳不了他。所以我们把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送到每个家庭,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健康知识的普及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黄嘉辉)像张总说的专业度,像我们去做科普,就是专业,让别人能感受到是真正科学的东西,而不是听起来不可思议或者天马行空的猜测。也请卢部长讲两句,我们有哪些急需解决的事情?

慈善会卢志芳:做推广或者宣传健康理念,宣传推广的方式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说教的方式去说,可能大家接受程度会很一般,而且不可持续。未来还是要设计一下,刚才的养生操就挺好的,策划一些相应的活动,像刚才张总提到的互动方式,其实是比较好的,让大家比较能快乐地参与,就像无限极说的更快乐、更健康。

主持人(黄嘉辉)我发现今天自从做了教授那套操,哪怕只是一节动作,都很快乐,现在我说什么话题,大家都能回忆起刚才的片段,下面有请张总发言。

无限极张前:有一个想法,我想分享一个案例,大家知道蚂蚁森林的项目,通过个人实施一系列的低碳行为,积累一定的能量值,能量值积累到一定的数额,就可以以个人的名额捐一棵树,很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在健康生活方式这个方面,是不是可以参考借鉴?当然这个需要我们的软件、硬件各方面的支持。比如说每个人积累一定的健康生活方式,积累你的健康值。

我觉得健康不仅仅是每个人身上的一件小事,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大事,因为健康影响到每一个人,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能够认认真真地肩负起这份健康的责任。

主持人(黄嘉辉):非常感谢,我们一起畅想,未来我们彼此都有这么一个有亮点的品牌项目能够推出来,影响更多人来参与。时间过得非常快,短短的20分钟,从慈善组织、媒体智库、企业和基金会,我们从几个角度一起做了思想的碰撞,未来无论是我们几位也好,在座的嘉宾也好,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启发。非常感谢几位,今天圆桌对话环节就到这儿,谢谢!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