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侨牌”,建设“桥梁中的桥梁”

责任编辑:姚忆江

“现在香港对内地的“气氛”不一样,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希望找机会来到内地发展。”庄守堃表示。(王瑭琳/图)

2023年5月17日,一群口音各异、“乡音难改”的青老华侨聚首江门。

在江门蓬江的一间会堂入口处,陈列的陈皮、醒狮等物件描摹着记忆中的故土模样。当天,由国务院侨办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广东江门正式启幕。来自五大洲90个国家和地区的侨商嘉宾代表共七百多人出席了这场盛会。

大会以“汇聚侨力量,圆梦大湾区”为主题,采取“线下+线上”主分结合的办会形式,线下主会场设在广东江门,线上则分别在马来西亚、泰国、南非、英国、加拿大、美国、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1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12个分会场。

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港澳企业遇到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大湾区如何加强建设来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如何利用好侨商这一“桥梁”,助力侨界青年“走进来”?南方周末记者对话澳门归侨总会副会长毕志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围绕上述热议话题展开讨论。

“金鱼游向大海的过程”

南方周末:2023年2月4日,海关总署发布《支持和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若干措施》,聚焦产业、民生和规则衔接提出了20项措施,支持和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你认为澳门在融入内地的发展中,会遇到哪些挑战?又有哪些机遇?

澳门归侨总会副会长毕志健:由于澳门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体量无法跟内地同等企业进行比较,加上两地的体制不同,澳门很多企业的经验并不能直接拿到内地使用。我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的青年企业家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壁”。

进入内地市场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无论跟政府合作还是向企业提供服务都有一定要求,港澳企业会发现原本公司的注册资本、人员,还有适用的财务、法律与内地的要求不同,就好像“金鱼游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