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实践”何以成为样本?丨“金融生态深调研”①

苏州虽是“鱼米之乡”,却无山海可依,更不是交通要冲,但常年稳居城市工业总产值三甲,与深圳、上海联袂上演“中国工业第一城”争霸赛已达20年。

苏州在“企业融资便利度”指标上获得满分,居全国领先水平;而苏州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苏州2022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仅为0.44%,与一线城市相比已连续多年保持最低水平。

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发达程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良好的金融生态是重要原因之一。

发自:苏州

责任编辑:谢艳霞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顺利完成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并从次日起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

C919飞机项目启动至今历时15年,被称为“中国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在飞机最为核心的航空发动机中,燃烧室火焰筒气膜孔、钛铝合金发动机叶片等多个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均来自苏州。

在中国高端制造业和大金融版图上,苏州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一方面,苏州虽是“鱼米之乡”,却无山海可依,更不是交通要冲,但常年稳居城市工业总产值三甲,与深圳、上海联袂上演“中国工业第一城”争霸赛已达20年;苏州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5个, 2022年,苏州人均工业产值*和人均工业增加值*超过沪深,位居全国GDP十强城市之首。

一个地级市的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何以如此之强?

另一方面,在国家发改委2022年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选”中,苏州在“企业融资便利度”指标上获得满分,居全国领先水平;愿贷敢贷之下,不良率会因此狂飙吗?事实上,苏州银行业2022年末不良贷款率低至0.44%,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中已连续多年保持最低水平。

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而信贷逾期多发的大情势下,苏州金融机构为何敢贷愿贷而不是惜贷甚至惧贷?不良率为何依然可以保持低位?

在“制造业立省”“制造业立市”及“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的2023年,苏州金融生态实践的样本价值凸显。在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的制造业领军城市金融生态系列深调研中,苏州因此成为首站。

在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苏州银保监分局和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联合指导和支持下,2023年4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远赴苏州实地密集调研,探求苏州实现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相待而成之道。 

与此同时,调研团队还对苏州市约16万家工业企业、1.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6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6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大数据统计分析,并将其与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和素材进行交叉验证,确保此次调研报告的严谨权威。历时近两个月的深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达程度在国内乃至全球处于领先水平,良好的金融生态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苏州,金融机构之间“超卷”——竞相给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制造企业大幅让利和应需突破性创新;在苏州,相对于 “一锤子买卖”,金融机构更践行与实体企业长伴式互相成就;在苏州,当制造企业面临虚拟经济、房地产等曾经的“暴利”诱惑时,金融机构及时予以警示,并从融资端对企业的短期盲目逐利冲动予以约束。

良币的持续存在系于一个正向循环的生态系统。深调研结果显示,苏州的实业家大多低调而谨慎,对自身财务健康和信用资质高度重视;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可执行的刚性制度和严格考核引导金融机构把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苏州政府部门则合力在国内率先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征信平台,为融资难的初创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活水提供信用数据支撑。此外,此次深调研还发现苏州实践还有诸多突破性创新之处。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据此认为,在银企政等携手之下,苏州金融生态适时应需而良性迭代进化,正是苏州样本的可借鉴可复制之处。

深调研了哪些金融机构和企业?

如何选取金融机构深调研?在苏州实地调研期间,在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和协调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组织召开了“苏州金融机构座谈会”,一家政策性银行和十家苏州主要商业银行分管副行长或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被调研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网点数、客户数和信贷投放量等指标均占苏州金融业9成以上,可谓苏州金融业的中流砥柱。

在座谈会上,各家银行负责人分别向调研团队介绍了过去10年来的发展脉络情况。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分别针对金融业如何支持苏州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相关话题与参会银行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交流。

座谈会之后,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还分别对各银行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查询,并对少数银行负责人深度访谈。早在座谈会之前,调研团队还向各银行发放了调研问卷并收集了大量有效信息。

(冯庆超/图)

实地走访企业也是此次实地深调研的重点。

在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支持下,调研团队8天内累计行程达1000公里,深入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吴江区盛泽镇等地,对世界500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卡脖子”领域和“灯塔工厂”等领域代表性企业实地走访调研。

调研团队还组织召开了10家苏州制造业代表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并针对企业在关键节点时如何获得金融支持、特殊情形下金融机构如何创新对接企业需求等话题进行深度调研,并在会后与相关企业进一步交流查询。

(冯庆超/图)

在实地走访调研前后,调研团队还对苏州市约16万家工业企业、1.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6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6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大数据统计分析,并将其与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和素材进行交叉验证,力求调研报告的严谨权威。

信贷呈现“两高两低”现象

经过长达近两个月的实地调研、素材梳理和数据分析验证,调研团队发现,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和资产质量呈现“两高两低”现象。这也说明苏州的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呈现良性互动关系,可用“相待而成”形容。

一是金融机构愿贷敢贷,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规模较高。

2023年2月末,苏州成为首个存贷款规模突破10万亿元的地级市。截至一季度末,苏州本外币各项贷款规模近5.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较年初同比多增1728.35亿元;存贷比(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0.96,高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

在调研中,苏州多家商业银行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确认,其存贷款规模出现倒挂。这意味着这些商业银行的总行要从苏州以外地区调集资金增加在苏州的信贷投放。也正因此,六大国有银行和八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苏州分行,几乎全都是总行直辖的一级分行或按一级分行授权,与京沪渝直辖市分行,江苏和广东等省级分行平级。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说,此举非常罕见。

(冯庆超/图)

二是金融机构对苏州制造业的信贷覆盖率较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撑。支持制造业发展是苏州各家金融机构的共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梳理发现,近10年来,苏州主要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平均增长了2-3倍,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平均增速持续超过全部贷款余额平均增速,制造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一季度末,苏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达9802.72亿元,比年初增加1354.70亿元,增幅16.04%。

在普惠金融领域,苏州约16万家工业企业,1.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贷供给充足。无论国有大行还是本地城商行、农商行,苏州银行机构均在践行普惠金融各项政策要求。截至2023年2月末,苏州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804.61亿元,同比增长27.87%;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万亿元,同比增长22.97%。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基本实现了“铺天盖地”。

三是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信贷投放的利率低。

“太卷”是苏州银行业人士向调研团队反映的一个现象。苏州多家商业银行分管副行长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表示,苏州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贷款利率持续走低。2023年3月,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个月至1年期)3.97%,比2022年同期低38个基点。

某股份制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甚至对研究团队透露,该机构目前发放给实体企业的贷款利率,已经低到几乎不赚钱的程度。苏州银行业为何“卷”声载道?《“中国最强地级市”的金融生态暨金融机构如何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苏州实践深调研报告》(下称《苏州金融生态深调研》)后续报告将陆续披露银行“为何卷”和“如何卷”的真相。

四是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信贷投放的不良率低。

随着经济增速变缓,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不良率上升问题备受关注,但苏州是个例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发现,苏州银行业不良率常年保持在较低水平。2022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率仅为0.44%,个别银行不良率甚至低至0.18%,在全国主要经济大市中表现最佳。

(冯庆超/图)

苏州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为何会出现上述“两高两低”现象?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认为,苏州金融生态环境远非朝夕之功,而是长期以来内外部多重因素叠加所成。苏州非常的金融生态谜底,详见《苏州金融生态深调研》后续报告。

智造企业金融获得感如何?

为进一步验证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普遍性,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基于苏州约16万家制造业企业,特别是16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其他制造业较为发达的9座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如下几个现象:

一是苏州制造业企业数量、已上市的制造业公司数量、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的占比等3项指标分别排名国内第4、第3和第3,综合排名仅次于深圳,这与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地位基本一致。

根据截至2023年4月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信用信息统计。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 (冯庆超/图)

二是从10座城市上市公司2022年的资产规模、营收总额和净利润总额的比较看,苏州制造业上市公司分别排在第6、第7和第6,综合排名第6。这意味着至少在上市公司层面,苏州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体量仍然偏小,经营效益不高。

(冯庆超/图)

三是从10座城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信贷获得的总量和覆盖率角度,通过分析2022年上市公司借款收到的现金总额、取得借款的公司占比及平均每家公司通过借款收到的现金额测算,苏州均排在中游,整体排名仅次于深圳、上海和佛山。在这些指标上,佛山能够超过苏州,一方面是因为苏州制造业上市公司体量偏小,对银行信贷的需求总规模相应偏小;另一方面也侧面说明苏州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较为活跃,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相对成本更低的融资方式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产生了替代效应。

(冯庆超/图)

同时,通过对苏州制造业上市公司近10年取得借款的纵向比较看,苏州制造业上市公司获得借款的规模从10年前不足400亿元增长到超过2100亿元,年均增速分别高出全部A股和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23个百分点和21.6个百分点。这说明苏州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获得的信贷支持保持快速增长。

(冯庆超/图)

四是从10座城市制造业上市公司近十年的成长能力看,苏州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1.17%,在10座城市中位居第二。从资产负债率指标综合看,苏州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及负债情况良好。而这也正是苏州银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两高两低”的重要原因。

(冯庆超/图)

需要说明的是,苏州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并不是该市制造业实力的完全体现,比如占据苏州工业半壁江山的大量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经营情况并未体现在上市公司层面,本土龙头企业也没有实现整体上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团队认为,随着苏州出台做优做强本土上市公司的“参天计划”持续推进,苏州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经营指标排名将得以提升。

苏州高端制造业企业对金融业的真实体感如何?《苏州金融生态深调研》后续报告将对此揭晓。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