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2.1万个年轻梦想:习酒的公益“求索”之路
十七年,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大概是长大之前的全部人生。
对一个公益项目而言,十七年,也是不断成长、优化的过程。年份的背后,便是经验与经历的沉积。
2023年,“习酒·我的大学”继续落地并不断优化,且探索出独属于该项目、符合人才培养特征的特色公益路径。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年后的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也强调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从实际行动来看,项目在保证基础就学权利的同时,更要启发青年活力,培育社会责任,助力社会发展,赋权青年成长。
从高中到大学
“吾少时,尝学村野之塾,天高路远,朝从星出,夜伴月归,残桌不可承书,垣墙不可御风。”
这是杨飞雪在其第十六届希望杯写作研学实践活动参赛作文《述志赋》中的一段话,也浓缩了她对于幼年求学经历的记忆。
父亲在外务工,一双宽大却粗糙的手,一张略微佝偻着的背,已经能够架构出她对于父亲劳作场景的全部想象。所幸,尽管生活拮据,父母仍然勉力支持她读书。母亲的更多精力被襁褓中的妹妹占据,已无暇顾及时年5岁的杨飞雪。她早上天未亮时就要从家里出发,走过长长的村路,懵懵懂懂地踩在时光上,开始了她“不甘平庸”的求学之路。
“在苍凉的沙漠里,一匹孤狼,用尽了全力奔跑,依然抓不住队伍的尾巴。”
一次英语选拔赛,班上24人参加,除了杨飞雪,其他人全部晋级。她一个人在操场上坐了很久,远处夕阳下落的轨迹在湿润的视线里明明灭灭,某一个瞬间,她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像是在走下坡路,看不到出路。
那年,“小镇做题家”还没有被屡屡刷屏。通过观察别人的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方法,杨飞雪发奋苦读,高考时,她以659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可伴随这份录取通知书一起到来的,还有父母的焦虑。微薄的家庭收入在学费面前仿佛杯水车薪,那段倍感无力的时光,杨飞雪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相同的困境也曾摆在当时只有19岁的龙水维眼前——2009年,拿到西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家庭彼时的经济状况根本无力支撑龙水维的学费。
“所幸社会各方不弃,送来资助,让我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大义,潸然涕泪。”杨飞雪在自述中如此写道。龙水维的大学梦也在历经周折后,在社会的帮助下得以实现。
“我的梦想是在科技领域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如果要让龙水维用5个字形容自己想要的人生,那一定是“创业在路上”。其他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筹备创业;从大三开始,龙水维利用课余时间筹集资金,终于开启了创业的第一步。
资助他们的,是一个叫做“习酒·我的大学”的公益项目。而这个项目帮助的,也远不止他们二人——从2006年诞生至今,“习酒·我的大学”已经成就了2.1万个和梦想有关的故事。
从山中到世界
人生的梦想清单没有预设格式,更没有标准答案。对高端而言,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习酒人。
高端与习酒结缘的故事有着和杨飞雪相似的情节。2015年夏天,她收到了贵州大学酿酒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知书。然而家庭突遇困境,让近在咫尺的大学梦又缥缈了起来。“在那时,我从共青团道真自治县委得知,共青团贵州省委、习酒公司正在开展2015‘习酒·我的大学’公益助学活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高端立刻填写资料提交到了共青团道真自治县委。
最终,一笔“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为当时家境窘迫的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对手握录取通知书却看不清出路时的高端而言,这辈子的前程仿佛都压在了那一张入场券上。通过高考实现鲤鱼跃龙门似乎是能看到最好的结局的选择之一。后来她听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对于漫长的人生路来说,高考只是一座小土丘。只不过,任何一座小土丘,只要离得足够近,也足以遮挡人全部的视线。
在那之前,她总听大人说,要走出去,要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今,她“走出去”了,却又选择了回来。
高端终于能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不悔的决定。走出大山,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抛弃,反而带给了她多一种选择、多一份经历的底气。“逐梦奖学金”的出现,使她埋藏于内心的感激和认同化为“执念”——毕业后,高端毫不犹豫地参加习酒招聘,并工作在了习酒生产一线。
“我们都曾遇到短暂的困难,但都因‘习酒·我的大学’公益项目而勇毅前行。”在2022年“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全国启动仪式现场,高端作为获奖学子代表发言。
“创业是很辛苦的,放弃的念头无数次涌现,又无数次被压抑下去。”2015年,龙水维创立了重庆古思特创客空间,这个孵化器目前共注册服务企业约500家。
龙水维走出小山村,至今已十余年。这样的人生轨迹发生在成百上千个因“习酒·我的大学”而发生联结的学子身上。而这样的成长路径,恰与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习酒)一脉相承。
“习酒在西南边陲艰苦创业,几经波折,厚积薄发,从‘三人起家’到今天的百亿级酒企,十分不易,也振奋人心。”龙水维在创业的过程中,时常因习酒而受到鼓舞。
1952年,邹定谦受仁怀县工业局所托为茅台酒扩量生产寻找基地,最终选定赤水河畔的二郎滩黄荆坪。从理论角度而言,这里有超过千年的酿酒历史,也有适宜的气候、温度、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当时的黄荆坪完全可以被称作“荒山野岭”。
酒厂生产仅仅持续了7年,就因为物资匮乏、粮食紧缺不得不停产。1962年,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派曾前德、蔡世昌和肖明清到黄荆坪复建酒厂。三人硬生生地从“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的大山深处,开辟出一条“大道”——2020年,习酒销售突破百亿大关,短短两年后的2022年,其含税销售收入飞跃过200亿元。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回看习酒的成长之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如影随形,并凝结成“君品文化”;2023年3月,习酒在赤水河畔发布《君品公约》,以“君子商业”为起点,向一个人人向上的“君品社会”靠近。
从助学到奖学
习酒的君子精神并非一时兴起之举,而是将自然凝结而成的企业文化一以贯之,最终落成“义利并举”的公益举措。
习酒的公益基因,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早在1980年,习酒只是一家利润仅2.35万元的小酒厂时,公司职工就已经开始自发捐资奖学。1991年,习酒捐赠12万元助力习水县职工运动会及中学生作文竞赛等活动;1992年,捐资18万元修建习水县仙源镇希望小学1所,捐资10万元修建回龙镇安龙村希望小学1所,捐资2万元修建习水县树人学校;2003年,开展“习酒助学活动”,向习水、赤水两县市贫困大学生捐资5万元……
这些善举生发于最质朴的向善之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奖学活动,践行着君子“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涓涓细流需要汇聚成大河。2006年,习酒公司正式和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习酒·我的大学”项目,将原来分散的助学活动打造成为有体系、有标识的公益品牌。
此后直至2023年,“习酒·我的大学”公益项目从未间断,持续开展17年,累计捐款1.3亿余元,助力2.1万余名优秀学子圆梦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习酒·我的大学”早已经不是单一的助学活动。随着国内公益活动形式的不断转型升级,“习酒·我的大学”也在不断调整、主动开拓,不仅开设了逐梦奖学金,还举办了“创业起跑线”“励志奖学金”“希望童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等系列公益项目。
从2018年开始,“习酒·我的大学”主动“变助为奖”,由曾经的助学金变为圆梦奖学金,2019年又更名为“逐梦奖学金”。
从助学到奖学,项目逻辑发生了显著变化。前者作为基础保障,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后者作为教育激励,是在进一步助力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谋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岗位,在更多、更大的平台发挥光热。
从初心到恒心
从2018年开始,“习酒·我的大学”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出资扶持多个示范带动效果好、扶贫效果显著、文化和生态效果明显的乡村振兴项目,为贵州乡村人才振兴贡献力量;同时,积极组织有想法、有活力的学生青年深入乡村,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青春力量,助力共同富裕。
随着项目的持续开展,“习酒·我的大学”也来到了“相逢意气为君饮”的节点,面向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开展支持性行动。
十七岁,这似乎是一个人最为珍视的少年时光,往往此生在此奠基,并持续产生影响。回到习酒的公益逻辑上看,这正是其面向高中应届毕业生及延展年龄段提供支持的重要原因:有效补充社会教育支持行动在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薄弱环节,锚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孵化框架,持续为社会提供兼具能力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秀人才。
更重要的是,此般经由社会公益孵化的优秀青年具有较强的故土认同与社会反哺思考。
这些受助青年在大学毕业之后,不乏返回家乡、助力乡村振兴者;不乏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持续支持青年发展者;更不乏躬身工作岗位,释放劳动价值者……
一颗善意的种子从生根、萌芽,到像蒲公英一样传播飘散,未来也会继续攒聚爱心,春风化雨,薪火相连。从习酒生发出的星星之火,已然渐渐形成燎原之势。
“教育能够提升社会经济地位,更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共青团中央在此前发布的文章中提到,“青年是教育的重要对象,也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而“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正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这或许正是“人本”类公益项目最大的价值,用人才的持续发展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七年的成长,进化的是习酒对多元化公益形式的追求和开拓,不变的是将更多稚嫩梦想送上青云的坚持。正是这样一种持续的向善,使习酒的厚德自强以涓涓细流之姿,灌注志合者成长的沃土。
《小王子》说,“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各方资助也为我树立了榜样,让我萌发了学成知识,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初心。”杨飞雪的自述中这样写道。就职于习酒的高端则表示:“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习酒君品文化,用爱温暖他人,用心回馈社会。”龙水维更是借助创客空间的力量,助力一个又一个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
让爱与善意延续,让希望不灭,从受惠于社会到回馈社会,让奋发向上的精神扎根,或许,这就是像“习酒·我的大学”这样的教育公益项目存在的最大意义。
曾经认为自己是一匹“孤狼”的杨飞雪,已经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迈步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如果能再次遇到在熹微晨光中行走在村路上的幼年自己,她想,她一定会告诉那个有点迷茫的自己:“努力的人从来不会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