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办婚姻登记:长期存在的客观需求,为何迟迟无法全国通办?

“领证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我还打过12345问过,为什么不能像驾驶证异地年审一样,不是早就实现电子化了吗?”

早在第一轮试点开始后,就有一种声音质疑跨省通办可能会加剧“重婚”犯罪现象。魏磊杰认为,跨省通办的前提是数据跨省互通,恰恰会有效遏制“重婚”犯罪。

“我们省因为不是试点成员单位,就无法办理,还被群众在12345上投诉过,我们也知道这是一项便民措施,并且需求量很大,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得到上级授权,确实做不了。”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3年6月1日,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对新人在跨省登记窗口登记结婚。 (视觉中国/图)

2023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这距离首轮试点已过去两年。

第二轮试点自6月1日开始,同样为期两年。5月25日,在民政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介绍,扩大试点后的21个省份将覆盖总人口的78.5%,能够基本满足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

在试点地区,婚姻登记的男女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可以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或在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申请办理婚姻登记。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流动性剧增,“人户分离”成为普遍现象。但按照现行法规、条例,只能选择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成为一种显性需求,但立法工作出现明显滞后。

直到2015年,北京在全国首次实现婚姻登记跨区域办理。此后,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尝试逐渐增多,广东、浙江先后开始各自探索。2021年6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复,民政部牵头,山东、广东、武汉市、西安市等7省2市首轮试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客观需求长期存在,改革试点为何启动如此之晚?我们离“全国通办”还有多远?

领证花了2/3家庭月收入

不管已婚还是未婚,不少人可能都不知道,婚姻登记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福州生活的山西晋中人吕晓光,为此曾耗费了2/3的家庭月收入,以及孕期妻子的奔波惊险。吕晓光今年32岁,2013年从福州市一所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后,留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

2019年,公司在福建南平开拓业务,吕晓光被派驻前往协助筹备工作,和女朋友的婚事也被提上日程。双方约定,于当年春节假期由男方父母、亲友前往四川德阳宴请女方亲友,先订婚。

不久后,新冠疫情暴发,订婚只能延后办理;再后来,疫情反复,领证和办婚宴,两件事也都搁置下来。

2022年4月,未婚妻怀孕,吕晓光决定在福建购房。为了能提取夫妻双方的公积金办理贷款,缓解还款压力,结婚登记也必须得办了。吕晓光于是向南平市延平区民政局咨询能否办理结婚登记,被告知夫妻双方户籍都不在南平市,无法办理。

“没办法了,证必须领。”公司只批了三天事假,出发前一晚做核酸检测,第二天早上,从南平坐高铁去福州,从福州坐飞机去成都,再从成都乘车去德阳,“三天假期两天是在来回的路上”。吕晓光说,在飞机上,孕早期的妻子妊娠反应严重,他又临时给妻子从经济舱升舱至公务舱,“飞回福建也是公务舱,我坐经济舱。来回路费一共花了七千多,再加上两个人损失的全勤奖,差不多有一万块钱。当时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