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地图之上海:撒明天的种子,忙后天的事

敢于投“大钱”。全国研发投入超10亿的公司共301家,上海占据78席。这一数量高于北、广、深。

三十多年来,五家公司具备了极强的产业园运营经验和能力。为了吸引新兴产业企业,它们不仅做产业孵化,还做了很多“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事。上海这种“大政府”做法带来前瞻性的产业,更创造了“上海速度”。

充分了解自身禀赋,敢于坚守,敢于投入,积蓄力量。上海科创能力要想继续突破,必然要先实现人才的突破。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丰雨

2023年5月28日,上海浦东机场,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执飞,万众瞩目。

滑翔,加速,一跃而起。如同上海市默默耕耘的航空产业链,蛰伏蓄势15年,直到此刻才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过去数十年里,上海是国际先进生产要素资源的输入通道和交换窗口。这使它多年来位居全国GDP榜首。在此期间,与之竞争的城市不在少数,而且看起来它也曾经在上次的互联网大潮中落后过,但它却从未真正被超越,反而总能在原有产业基础上长出新势能。

上海如何积蓄力量以提前培育“未来产业”?基于注册地在上海市的567家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底)和上海产业发展格局,我们试图寻找上海经验。

城市禀赋:产业布局“大而全”且赚钱

“北上广深”一直是一线城市的代名词。因央企集群的存在,北京在上市公司数量上领先于其他三座城市,上海上市公司数量即便位居第二,也比北京少了121家(去重后)。

但在行业覆盖度上,上海则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结合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的划分,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将中国经济行业分为47类。上海覆盖了其中的41个。这和上海产业起步早和布局完善有关,也意味着上海有挖掘更多产业潜力的可能。

在上海564家(去重后)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在六成以上。但在营收总量上,上海和北京一样,都是国企“挑大梁”。在这一指标上,唯一不同的是深圳。

在上海上市公司分布的热门行业中,医药制造业数据领先。这是上海在医药行业多年布局的结果。尤其是位于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三十多年来坚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如今已经成为“张江药谷”。

同时,上海在金融业也有自己的区域特点:北京的金融业多为国有银行和券商。

而上海的金融业则多为民营公司探索的综合金融。这和上海离资本市场更近密不可分。

一座城市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赚钱”。只有“赚钱”才能夯实产业基础,并形成龙头带动。上海有10个行业的企业平均利润超过10亿。这些行业也伴随着上海数次产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