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幼”就不必“爱幼”?生育选择和社会责任岂可混为一谈

如果将爱护和善待儿童这种基本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的生育选择混淆起来,将不婚不育作为一种自我标榜,用所谓的“边界感”来掩盖自身的极端利己,那么恐怕其追求的这种“自由”的真实性也要打个问号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恕”字上如下心,有将心比心之意。《论语·卫灵公》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肯定了“恕”是可以终生践行的道德原则的同时,又对恕进行了阐释,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既是同情心,亦是同理心。在儒家理想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通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达到共情共意,为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提供弹性空间,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恕是行仁之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恕在“行仁”的过程中将心比心,以己推人的结果,“恕”保证了“仁”均等覆盖包括鳏寡孤独在内的所有社会个体。这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延绵不绝影响深远且至关重要,然而近日在公共场合发生的一起冲突,却对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