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辉:我不做呈现的奴隶

“我印象最深的是1997年6月30日晚,我包了一个酒吧,以庆贺生日为由把同事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其实是庆贺香港回归。我的公司承包了整个香港回归的邮品制作和运输,我一直盯着邮品的运送。那晚大雨滂沱,但在各方保障下邮品最后顺利抵达香港,在7月1日当天于内地和香港一起举行首发。”

在郭承辉的艺术实践中,东西方文化交流是重要的一部分,这得益于他生长的环境,“广东的三个民系都有沟通世界的传统,这是广东文化最重要的价值。”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陈雅峰

郭承辉最近喜欢上与AI交互绘画,“我以为我创作的作品是梦境,然而我与AI创造了梦境中的梦境。”他以自己的油画、摄影作品为蓝本,用“文艺复兴”、“达芬奇”等交互词引导AI,得出了令他意想不到的新作品。

《蒙花布》 (郭承辉/图)

郭承辉一贯热衷于在艺术上尝试不同的探索。他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但艺术创造囊括绘画、装置、漆艺等多种类型,在设计领域,他是中国首位集邮票、钱币、彩票、税票等四种有价证券的设计于一身的设计师。

1980年代,艺术和设计处于“分离状态”,坚持纯艺术创作难以生存,郭承辉开始接触商业设计。21世纪初,他想重返艺术创作,发现格局已经变了,“商业和艺术已经无缝连接,艺术极大地被商业所应用,商业也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他感到出走一圈的选择没有耽误他的艺术创作,反而让他对艺术和商业的理解更加通透。

郭承辉喜爱画树,他认为树和人体是最有灵性的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方迎忠/图)

“商业设计是有需求和对象的,它的重点在诉求对象本身。艺术只有出发点,来自于你自我的考量、自我的判断和自我的要求。”在郭承辉看来,艺术是面对自我,商业设计是面对需求,但如果将艺术应用到面向全国的产业,也很有意义。他把商业设计的重点放在邮票设计上,“邮票的载体虽然小,但每一张都有丰富的文化外延,是国家的名片。”

郭承辉参与过许多重大历史主题的邮票创作,如《香港经济建设》《二十世纪回顾》《庚辰年》等,在所有邮票作品中,他最喜欢的一套是《木兰从军》。那时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风靡世界,郭承辉想用一套邮票彰显花木兰的中国底色,他融合剪纸和皮影的表现方式来塑造木兰的形象,又借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