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报告揭示多种乱象,财政暂付款是什么样的难题?

暂付款,指财政部门出借的资金。过去几十年,出借对象除了政府预算单位,还包括各类企业。财政部门一旦借出资金,还钱就变成难事。

财政部门临时出借的暂付款,不在每年制定的预算报告里。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平衡财政预算,会把支出列在暂付款之中,隐瞒实际支出。

责任编辑:张玥

3月,江西省财政厅表示井冈山市财政暂付款实现动态清零。 (视觉中国/图)

2023年6月26日,审计署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22年年末,54个地区财政暂付款余额达到1481.39亿元,比上年增加83.63亿元。财政暂付款一般是财政部门临时出借给预算单位的资金,按规定不得长期挂账,应及时清理结算。

2000年以来,这是审计署第一次在年度审计报告中提及财政暂付款。按照财政部规定,各地要在2023年年底前,消化完2018年及之前形成的财政暂付款。

距规定时间不足半年,各地如何清理它?

预算监督的“盲区”

财政暂付款的来源通常是国库财政资金。在各地财政部门之中,一般是国库科(处)负责财政暂付款的管理工作。实际上,除了国库资金,部分地方还出现违规占用转移支付以及专项债资金的情况。

根据上述审计报告,13个地区的暂付款占用了专项转移支付或专项债券资金,共计86.47亿元。

在用途上,财政暂付款去向广泛,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2020年9月,辽宁省市县财政专员办服务中心(辽宁财政厅下属单位)官员赵明英发表论文称,辽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