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翻新”工厂

山东龙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山东龙翔”)的厂区里,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被太阳晒得白花花一片。许牧回忆起两年前,自己第一次来这里,100亩的厂区里,几乎所有的空地都堆满了各种尺寸和型号的外墙保温板材——大约有4万多平方米,价值500多万元。

山东龙翔厂区外的外墙保温板材

它们大都来自订单的冗余部分,因为无法精细化管理,每个批次的产量都会超出所需,经年累月便堆满了厂区。许牧说,这些库存都是根据每个不同的订单定制的,很难在市场上找到买家,有时甚至只能当成废品卖。

如今,它们中的一半已经消失不见了。依靠全新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许牧得以全面盘点这些库存的来龙去脉,明确库存对应的责任人。“哪些库存属于哪个订单,属于哪个业务经理,责任到人,库存就清得更快。”与此同时,新的数字化生产系统,也能精确管理每一个订单、每一次生产,尽可能地减少了这种浪费。

“这里面都是效益。”做了二十多年财务的许牧说。

过去两年间,这个年过不惑的退伍军人,以一己之力搭建起了山东龙翔以及它背后的山东龙海集团(下称“山东龙海”)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他并未系统学过编程,只是靠钉钉上“拖拉拽”的低代码工具,“搭积木”似的完成了这件工作。而企业每年在低代码工具上的开销,不过几千元。

这场“数字平权”,许牧等了二十年。

从2000年代到2020年代,他从一个普通战士变成了一个资深财务,手头的工具从纸笔计算器变成了财务软件又变成了现在的低代码工具,从笨重的大脑袋台式电脑和3.5英寸软盘,变成了手机和无处不在的无线互联网。

数字化飞速地渗入每一个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产业和经济。时代的浪潮之下,无数企业消失了,也有无数企业正在起飞。这是一道必答题,既论成败,也关生死。

许牧觉得,低代码的普及,大大降低了这场竞争的门槛。它不仅为缺乏数字化能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从0到1的入口,立竿见影地降本增效,更能动员所有业务领域的生产者和管理者,无论财务、人事、行政还是一线车间工人,参与数字化的开发与应用,推动企业的转型,催生新的生态。

在钉钉上,已经有超过500万个低代码应用。在这股火热的风潮背后,是全中国4800万中小企业的困局与破局,也是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当下与未来。

“草根”开发者的诞生

1998年底,高中毕业的许牧参了军。部队在新疆,很苦。但他咬着牙考上了军校,开始学习财务管理。

那是属于“386”和“486”电脑的年代,许牧正赶上部队推行财务电算化。“我们有一套自己的财务软件系统,比如生活费、保险、住房等等,全都可以用它来管理。”以现在的标准看,这是一套非常简单的软件,甚至称不上真正的“数字化”,但许牧如获至宝地钻研起来。作为一线工作者,他能感到数字化的魔力,也能体会到数字化的不足。

回到连队,一切似乎回到了原点。他负责的记账工作基本都是线下纸质操作,一个账单,在出纳、总账会计、预算岗分别记录,重复劳动很多。许牧举例说,收棉花时,通常都是两名军官,一个称重,一个记录,晚上回到营房,再一笔一笔地核对、计算、誊写,最后上报。“很慢,也很累。”

许牧设想过很多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的方法,却因为不会编程,无法落地。

2018年,他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部队,以38岁的年纪自主择业,只身“北漂”,成了一家种樱桃的农业公司的财务经理。他发现公司用来做日常考勤的软件钉钉上有一款叫做“氚云”的平台,在里面,通过对程序模块的“拖拉拽”,就能搭建起线上的财务管理流程甚至整个进销存管理系统,搭配移动设备上的“钉钉”,就能很好地在田间地头完成樱桃采摘、称重、入库、销售等数据采集录入。往年混乱的采摘季,瞬间变得简单明了。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低代码”。作为只用过办公和财务软件的半个“小白”,许牧只用了几周时间,就完成了搭建,全程不需要写代码。“仿佛一下子发现了新天地,很多以前工作中积累的想法,都可以通过它来实现。”

许牧在业务上的数字化灵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山东日照,土生土长的山东龙海集团,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许牧带着他日渐丰富的“低代码”开发经验,加入了山东龙海,干的还是老本行——财务经理,负责生产板块的管理工作。

山东龙海集团财务经理许牧

他清楚地记得进办公室的第一幕——领导需要一个财务数据,屋子里的4个同事瞬间忙碌起来,一个打开电脑上的财务软件寻找数据,一个打开Excel表格逐行核对,另两位打开文件柜,在厚厚的纸堆里埋头翻起来。许牧回忆说,4个人整整弄了3小时,数据终于出来了,却没有人敢往上报,因为匆忙之间,没人能确定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以前甚至发生过领导拿着错误的数据去催应收款,碰了一鼻子灰的事情。”

许牧发现,公司当时仍然主要使用微信沟通、Excel记账,沟通效率低,信息易出错,更不用说沉淀和分析数据了。

许牧决定改变它,并得到了企业高层的支持。

他开始用低代码搭建新的财务模块,边搭边学,大概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一个财务流程模块,每一笔账,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领导再问我要数字,我拿出电脑,一分钟就给他了,他惊讶的不行。”许牧笑着说。

随后,许牧开始搭建生产进销存管理系统——他以一人之力搭建出16个低代码应用、500多个子模块,完全取代了市面上昂贵又难用的进销存系统,实现从销售、采购、出入库、生产到发货物流的全场景数字化管理,让集团的运营和管理效能得到极大提升,两年里为公司节省人力、软件采购等综合成本接近200万元——而他的搭建成本,只是在钉钉花了数千元,买了氚云的基础版而已。相比起来,山东龙海此前每年在软件采购上,却大约要支出十多万元。

许牧通过氚云搭建起龙海集团全场景数字化管理系统

一场全民开发的狂欢

许牧的故事,正以不同的人物和版本,在中国大地的各处上演着。

在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有一家发端于1979年的锅具工厂——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冠华”),从8名职工组成的村办企业,发展为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中国不锈钢锅具中心”,他们不仅成为了诸多世界顶级厨具品牌合作伙伴,还是中国锅具出口前三强企业之一。

这家没有IT部门的传统制造工厂,却靠着14位业务部门的专业经理搭建了企业核心数字化系统。

2022年初,上海经历了疫情防控的考验,上海冠华开始对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起初,他们对比了市面上许多软件,包括传统的MES、ERP、OA等,也考虑过招纳专业人才组建IT团队,但由于成本和难以适应等问题,董事长黄华峰和副总经理周见始终一愁莫展。

直到试用低代码工具简道云后,黄华峰感觉“就是它了”。他认为零代码的模式适合工厂的实际情况,于是把简道云推荐给了周见。两位四十多岁的“IT小白”发现,用低代码搭建数字化系统比想象当中轻松,于是线上召集各部门经理,号召大家利用被封在家这难得的“空闲时间”把低代码学习起来。

成果很快出来了。

人事行政经理王仁成搭建了上海冠华的第一个应用“访客登记”;采购部经理谭家放搭建了供应商管理系统;生产部经理袁雨俊搭建了计划-生产-成本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管理生产计划和完成进度,计算关键KPI指标,还能显示在车间和办公室的大屏上,方便查看和分析问题;物流部门经理李文兵搭建了装柜流程控制系统,整合了国际客户、海关等多方对供应链安全的程序要求……

通过全民开发,上海冠华提升了业务数据的完整度和准确性,减少了统计员、核算员等人力支出,通过透明的线上流程,让整个运营体系能够按照合规的方式运行,通过数据督促自己不断改善问题,提升效率。

周见觉得,低代码开发技术门槛不高,可以让很多人参与进来,各个部门都很容易从应用开发中获得利益。上海冠华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流程优化的频次很高,低代码开发的敏捷特性契合了他们的需求。“未来,我们还将挖掘更多数字化管理场景,接通更多供应链上下游的伙伴,向他们分享数字化的价值。”

“独家定制”降本增效

正如周见所说,除了技术和费用上的“低门槛”,低代码另一大竞争力,是让数字化“千企千面”成为现实的灵活性。

海量的中小企业规模不一,行业不同,组织模式也千差万别——鲜明的个性和灵活的策略,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却也让他们在数字化的门槛上磕磕绊绊。

许牧说,那些传统的模块封装式的企业管理软件,不仅费用高昂,其流程还往往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对生产节点的覆盖率也很低,很多流程数据,靠的是原始定期盘存加手工记录,错漏很多。

用“死模板”去套“活企业”,无异于削足适履。而中小企业若想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又会面临成本高、交付周期长的问题,导致业务转型滞缓。相反,低代码提供了易用的可视化、定制化软件开发能力,让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入口。

他以地域差异举例,日照的工人,文化程度、行为模式甚至语言习惯,都和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不同。因此,在搭建低代码系统时,许牧就特意把一些关键字段改成了工人之间交流时用的词汇,比如把“结算”改成“结账”。“方便一线工人们理解,在采集录入数据的时候,效率也大大增加。”

在千里之外的四川雅安,唐睿也和许牧有着相同的感触。

他所在的四川众友机械责任有限公司(下称“四川众友”)是一家有着四十多年的历史,以精密锻造为主导的企业,年产值约3亿元。他们的差速齿轮,供应了比亚迪、长安等诸多汽车品牌,在这个细分市场的占比达到了五分之一,也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川众友生产的差速齿轮

唐睿说,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他们展开了“全面自动化 ”的革新。但200多台非标自动化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工序、车间甚至厂区,不仅协同管理困难,连口径统一的数据都很难得到。有时,针对不同批次的产品,他们随时需要调整生产线的参数。“可能几个小时就要调整一次,传统的管理软件根本做不到。”

四川众友的设备管理系统显示在工厂车间的看板上

2020年,四川众友启动了数字化改革,唐睿作为主管生产的副总,亲自下场,尝试着在钉钉上使用简道云作为低代码工具,对公司生产模块进行重新搭建。“结果一个人,半个月,就搭起来了,然后边运行边迭代。”

如今,低代码系统已经覆盖了四川众友的每一个生产和管理环节。过去,通过ERP等数字化管理系统采集并分析数据,需要花费上百万的费用,现在其通过钉钉和简道云,一年下来只需要数万的费用,降本增效十分显著。

四川众友通过钉钉和简道云搭建起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在山东龙海,低代码系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大量人手被腾了出来,比如曾经的4个财务,现在只剩两个,连我本人都被抽去专门负责集团的数字化了。”许牧说。

在四川众友,根据计算,截至2022年底,数字化办公室已组织建立表单、流程数量1898个,后台数据累计253.7万条,各部门核心流程使用次数约190万次,累计节约71万小时,约88986个工作日,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软件采购等资金数百万元。而公司将各个业务环节交托于钉钉数字化管理后,可以沉淀出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钉钉智能化数据统计分析整理后,即可帮助企业管理者快速获知一线业务情况,快速甄别业务痛点和优质项目,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许牧看来,上一代的“数字化”往往只是表面文章,“最多算是把纸上的数字,腾到了电脑上”——它们经常是杂乱的、滞后的、缺失的,甚至错漏百出的。“我们现在的这套系统,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取公司每个节点上的数据,几乎实时更新,帮助管理者做决策,这个价值是无穷的。”

被数字“唤醒”的人

低代码强大的效能背后,是人的“唤醒”。

许牧认为,低代码加上钉钉的组合,让企业可以用轻便灵活“接地气”的方式,去触达每一个细微的场景、每一个沉睡的数据节点、每一个员工,“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新的价值”。而他自己,也一步步从一个普通财务人员,蜕变为企业的数字化运营者。

这种“全民皆兵”的覆盖能力,在企业内部也掀起了一场“数字平权”。许牧刚刚开始推广低代码系统时,工人都很“恨”他,因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盯着他们,逼迫他们去使用数字工具,遵守数字流程,养成数字化的工作习惯。但如今,他们的态度都转变了,因为他们发现,量身定制的低代码系统,正在帮助每一个工人,把原本混乱无序、容易出错的工作,变得简单而清晰起来。“你帮他们省了力,减少了错误,他们自然就会配合你,配合新系统。”

甚至,随着低代码系统的兴起,一线业务人员直接“变身”开发人员,自己的业务需求自己就能实现开发,更加高效准确。

从“组织的数字化”到“思维的数字化”,激活了人的力量,或许是低代码最大的功绩。事实上,这个行业里也的确有一句流行的话,“低代码的一个理念是,能解决自己问题的最佳人选,往往是自己。”

许牧觉得,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他的同路人。无论是去参加培训,还是在自发形成的技术交流群,他都能看到新鲜的面孔,带着不同的问题,怀着相同的热情,参与其中。

2022年11月8日,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在提出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方法中倡议研发推广低代码产品服务。根据同年数据,钉钉上的低代码应用数量已经超过了500万个,开发者数量则超过了380万。其中,如许牧使用的氚云,已经运用“低代码”技术,为数十万家中小企业“赋能”,助力他们完成了数字化升级。

如果说数字化是一场产业革命,低代码便是让更多人、更多企业参与其中的桥梁。桥梁的另一边,是更易得、更高效、更多元,也更开放的数字未来。许牧想,也许有一天,低代码会成为这个世界的基础设施之一,人人都能通过它,去落地自己的灵感,搭建自己的梦想——就像现在的他一样。被下放的数字权利,将催生出无数的“开发者”,他们会改变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

他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

>>>7月18日起,南方周末与钉钉联合推出专题《数字化破壁者》,点击图片关注专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