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银行、房地产、互联网及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为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从行业规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社会责任敏感性三个维度,选择部分行业进行跟踪观察。

(本文首发于2023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谭畅

汽车:补齐履责短板方能抓住发展机遇

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冲击,全年产销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经营的好转尚未传递到企业的履责表现上。2022年南方周末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调研聚焦整车企业、品牌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调研企业平均得分为42.2分,与上年基本持平(2021年平均得分为41.9分)。其中,60分以上的企业有7家,70分以上企业2家。

(冯庆超/图)

中国品牌表现出色,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

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量达到2887.89万辆后,随后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走势,直至2021年出现止跌回升态势,2022年汽车市场整体表现延续了上年的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连续14年位居全球汽车市场产销量第一。

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再创历史新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5.6%,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市场拉动阶段,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近年来,中国品牌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不断向上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在智能化、电动化、研发/生产、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已获得长足进展。

调研发现,中国品牌对产品研发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逐年提升。调研企业中,24家中国品牌2022年平均研发投入44.94亿元,比2021年增加33.4%;其中,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4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合计达641.06亿元。

在研发人员占比方面,吉利集团、长城汽车、理想、小鹏、宇通客车、零跑汽车、蔚来、奇瑞汽车等8家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

(冯庆超/图)

CSR管治相对落后,女性高管比例较低

虽然汽车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较早,比较重视塑造公益项目品牌,但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和管理方面进展缓慢。与调研的其他生产制造型企业相比,汽车企业在“建立CSR委员会”“制定CSR规划和制度”“持续发布CSR报告”等指标上均相对落后,仅有60.5%的调研企业建立了CSR委员会,39.5%的调研企业制定了CSR战略规划。

令人欣喜的是,作为“造车新势力”代表的蔚来、理想、小鹏、零跑汽车则都建立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委员会。

在“女性高管占比”这一体现性别平等和包容性成长的指标上,汽车企业的表现仍需要提升。在调研的汽车企业中,女性高管占比平均为15.9%;而本年度调研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女性高管占比平均为21.8%,其中近一半的调研企业女性高管占比超过20%。

(冯庆超/图)

发展新能源助力“双碳”,但环境数据披露不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六大总体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排放承诺于2028年前后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大众、宝马、通用等外资品牌,以及长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吉利控股等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制定和发布各自的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紧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其中,比亚迪正式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然而,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生产制造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调研发现,中国汽车产业均比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但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方面表现不佳。与生产制造型企业相比,汽车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量、新能源使用比例、能耗水耗、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指标方面的披露率严重不足。

(冯庆超/图)

扩展履责边界,打造可持续供应链

对企业而言,很多时候其面临的ESG风险是来自供应链。具体到汽车行业,由于汽车行业供应链长且复杂,如何带动和激励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共同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打造更加安全、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产业链,成为车企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的突出困难。

在负责任供应链议题上,参与调研的汽车企业表现与其他企业持平。调研车企中,建立负责任采购制度、对供应商进行社会责任审核的企业占76.3%;其中,71.1%的企业有绿色采购专项制度;26.3%的企业在调研期对供应商开展了CSR专项培训。

此外,理想、小鹏、本田等车企结合ESG理念,开始将ESG绩效表现纳入对供应商的评价与考核。

未来发展建议

随着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积累势能不断向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