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流失链调查

有人形容,改革开放以后的文物走私,“八十年代开始走,九十年代开始跑”。“在海外发现了大量的佛像、石雕,只可能是集装箱出去的嘛” 

《鬼谷下山》元青花瓷

《历代帝王图》,被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至今

《女史箴图》,唐人摹本,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显然是太紧张了。

他用几乎是在颤抖的手,把一块三连扣的玉佩用白色的手纸一圈一圈地缠绕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旧塑料饭盒,然后又打开饭盒,取出这白色的一团,一圈一圈地打开,反复了两次。

他刚到北京没几天,住在潘家园旧货市场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面对我们两个“买主”,居然喊不出价来。沉默了许久,才摩挲着那宝贝开了口,“80万?”

玉佩来自山东枣庄的一座汉墓。在一份对枣庄的简介中,有这样的句子:孟尝君父子田文、田婴墓和众多的汉墓及明永乐皇帝妃子权妃墓,全国汉画像石陈列之最的汉画像石,都是融人文之精华神奇魅力的体现。

我们对彼此近乎一无所知。他只知道我们是线人介绍过来,一个刚入门,一个懂行、认识不少大买家,我们只知道他以前是建筑工地的工人,这玉佩出土一年多,第一次进京。

行规不鼓励打听这些,看东西便是。玉是真的,但我的同伴在给一位私人收藏馆的馆长打完电话后告诉他:这样吧,现在你的期望值很高,等它降到了30万,如果还没有人买,你再打电话找我。

他咬了一下嘴唇,脸上汗珠细密。他的同屋就在楼下的旧货市场摆摊,一边卖一些假古玩,一边联系线人,准备把陌生的客人继续送上来。

这是一个阳光泛滥的周日下午,北京东南潘家园旧货市场门口人头攒动,有人蹬着三轮车从路口过,车后歪歪斜斜躺着兵马俑和观世音。

头两个故事

1990年,作为试点古玩市场的潘家园开张,并很快成为全国文物市场的风向标。“那是潘家园的头两个故事,”资深记者吴树说,他曾经花了5年时间调查文物市场,写出《谁在收藏中国》一书,“第一个故事是,卖家告诉你,这是我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宝贝;第二个故事是,卖家说,这是某某墓里出土的宝贝……”

据吴树调查,潘家园的“古玩”有四种来源,一是散落在民间的文物,由文物贩子走街串乡搜罗而来;二是家传或者是市场上倒腾的旧物;三是盗墓;四是古代有名的老窑址现在仿古做旧生产的工艺品。第一个故事在数年前就已经式微,第二个故事仍在继续,在两个熟客之间,本刊记者听到如下对话:

“忙吧?”

“明儿就开工了。”

“现在得到五环外了吧?”

“嗨,就在三环!”

“开工”即“开挖”,有报道说,近几十年中国被盗的古墓有20万左右,王侯级墓葬的被盗率超过90%。出土的文物通常以较低的价格流向陕西、甘肃等二级市场,有路子的则直接流向京沪穗等三级市场——同样的文物,在这里的价格要高出二级市场数倍乃至数十倍。

在一位老藏家的印象里,潘家园市场在2003年之前“还有不少精品”,但现在“走一圈看不到几个旧的”。吴树曾在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