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论】罗斯福的“炉边闲话”

“每当与反对派日复一日、遥遥无期地开会之后,我就会选择将事件直接通过收音机告诉公众,每次我都会得到感人至深的真心响应。”

上星期在讨论网络年代的政治沟通技巧时提到,每种媒体都有它的特质,从政者不能单纯把自己的语言和信息,不加区分地强加于某种媒体,而要揣摩媒体特性。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媒体涌现,一个政治人物,如果能够掌握一个新媒体的特性,运用得得心应手,往往会成为一位划时代的政治领袖。这期我们以一个经典例子来对此加以说明,就是已故美国总统罗斯福著名的“炉边闲话”(Fireside Chat)。

罗斯福并不是第一个尝试以电台广播贴进民众的政治领袖,但其过人之处是他能完全掌握这个媒体的特性,并将其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收听他的广播,就像在客厅中与朋友聊天般随意,让你可以甩开皮鞋,懒洋洋地躺卧,在最舒适的状态下,听他解说一些原本十分复杂和技术性强的政府政策。

他完全明白自己拥有浑厚、悦耳、磁性的声音以及乐观的精神和感染力,所以他选择以电台这个媒体来与民众沟通。他知道这样做可以绕过被记者断章取义和扭曲报道的危险,又可以避开太一本正经的官样文章和演说。当时他急需加强感染力来说服公众接受自己的经济政策和政治纲领。

他也明白美国经历经济大萧条之后,很多国民的自信、自尊都跌进了谷底,心灵极度空虚,感情上极需慰藉。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失业多时,每天都呆在家里,只负担得起一台收音机,这成了他们生活的惟一寄托。他完全了解小小的收音机以及电台广播在底层生活中的意义。

罗斯福的惯常策略是每次选择一个迫切主题,用15分钟(最多不超过30分钟)的时间来发挥。他刻意选择星期日晚上广播,那是每周一家大小共聚一堂的时间。当时全美1.3亿人口,估计有3000万到4000万人成了他的听众。

在广播中他采用即兴的、对话式的语调。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临场发挥或急就章的结果,事实上,讲稿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罗斯福及其文胆反复推敲、千锤百炼的结果。用那种语调只是想增加亲切感和感染力。罗斯福文胆Samuel Rosenman法官日后回忆,在进行炉边闲话时,罗斯福是假想自己正和民众围炉聊天,所以刻意放松自己,仿若闲话家常。

例如1933年7月24日晚的广播。当时全美处于盛夏热浪中,罗斯福突然在广播中插了一句:“咦?我的那杯水呢?”接着是一阵短暂的沉默,期间能听到倒水和饮水的清脆声音。随后他才恢复谈话,并补上一句:“我的朋友,华盛顿今晚真的很热!”

那个年代,其他美国总统总爱咬文嚼字,炫耀自己的语文修养。但有人做过研究,发现罗斯福在广播中所用的词汇,有四分之三可以在使用最频繁的1000个英文常用词中找到。

罗斯福另一个独家窍门就是说得慢。大部分广播员都是每分钟说175-200个词,总统却只说120个词,到了一些关键的广播,速度还要更慢,只有100个词。目的是要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1933年3月12日,上任后不久,罗斯福便作了第一次广播——关于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有关银行可能因为民众挤兑而出现骨牌效应倒闭。美国政府刚通过一个紧急法令,勒令银行休业几天,好让它们可以喘一口气。在这几天关键时刻,罗斯福要说服公众冷静下来,停止挤兑。他选择了广播这个形式并且获得了成功。

他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说明银行不是一个单纯的保险箱,为了经济效益,它不会把储户的所有存款都闲置在银行。

更值得探讨的是罗斯福的说话和措词方式。当广播时,他总是把美国民众称呼为“我的朋友”,他不会高高在上,说你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也不会认为美国人应“奉旨”帮助政府,或者用上“你们需要履行公民义务”这类的官腔;他反而说美国政府和自己亏欠了民众,因为银行的关门歇业,令公众诸多不便,因此感谢他们的通融和谅解。

结果当银行恢复营业,市面大致平静,并没有出现挤兑和恐慌。罗斯福尝到甜头,广播就一直继续下去,并慢慢涵盖其他课题,发展成了总共有27集的系列,而在第二次广播后,Harry C. Butcher为它起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名字——“炉边闲话”。

Samuel Rosenman多年后回忆,当时国会里满是总统的政敌,企图阻挠其振兴经济方案通过。但每当“炉边闲话”之后,这些国会议员都收到潮水一般的选民信件,催促他们支持总统的方案。这成了总统的秘密武器。

连罗斯福自己也说:“每当与反对派日复一日、遥遥无期地开会之后,我就会选择将事件直接通过收音机告诉公众,每次我都会得到感人至深的真心响应。”

今天在香港,收音机再也没有罗斯福那个年代的政治重要性,行政长官曾荫权以及其他政府高官,也不像罗斯福一般得天独厚,拥有浑厚、悦耳、磁性的声音,他们的语调其实颇生硬,但他们还是时常通过香港电台的一个节目“香港家书”与民众沟通。

除了一般地推销自己的政策及政治观点,以曾荫权为例,他也为“香港家书”加入了生活化元素。例如他曾以2005年欧洲冠军杯决赛,利物浦先输AC米兰3球再连追3球,最后捧杯而回的事例,来鼓励学生不要因成绩不好自暴自弃;又以“波是圆的”为题说明球赛变幻莫测、绝处逢生、弱可胜强的奇妙,借此鼓励港人永不言败;再以观鸟为题,从禽流感讲起,探讨人与自然的平衡,以及人应学习克制、忍耐及专注,就如观鸟的过程一样。

比起一本正经的讲话,这更能打破官员与公众的隔膜!

网络编辑:老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