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与魔鬼谈判

为了结束人类战争,他如浮士德一般,与魔鬼做交易,盗取了宙斯的雷电之火;当他还想像浮士德一样企图跟魔鬼重新谈判交易条件时——他遭到了拒绝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杭州

责任编辑:周建平

(视觉中国/图)

“真是个傻瓜”

1954年初一个周六的中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停车场里,罗伯特·奥本海默遇到了老同事爱因斯坦。

两人交谈了一会。爱因斯坦直率地说奥本海默很愚蠢,他应该立刻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辞职,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场政治迫害的受害者——他已经为这个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如果这是美国给他的回报,他应该立刻转身而去。

“爱因斯坦不能理解。”奥本海默回到车上,平静里带着一丝苦楚对他的秘书说。

爱因斯坦走回大楼的办公室,朝着奥本海默的方向点点头,对他的助手说:“真是个傻瓜。”

这个“傻瓜”正在为一场精心针对他的忠诚审判做辩护准备——他是不是“他们”所说的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危险分子”?他还有资格为这个国家效力吗?作为美国曾经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他能否证明自己的忠诚,为这个国家的军事、外交、核能发展继续提供专业的意见?

事实上,这位家喻户晓的美国“原子弹之父”不清楚自己还有多少强大而危险的敌人。

是的,爱因斯坦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痛苦源头。他们彼此欣赏,又有些互相轻视,公开评价对方时总是那么微妙、有所保留。

一次,奥本海默开车送爱因斯坦回家。老人说了一句:“一旦一个人受命去做一些看似合理的事,在那以后,生活就变得不同了。”

奥本海默明白这句话的分量。那么,上帝掷骰子吗?

孩童时期的奥本海默与父亲(视觉中国/图)

预测他的成功,有点像赌博

1904年4月22日,罗伯特·奥本海默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裔富商家庭。他的父母很早就意识到:他们的长子是个天才。他们精心呵护着他,总是优先考虑他的需要。1922年,奥本海默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他一度选择化学专业,接着又被热动力学和统计力学吸引,为此申请了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以便可以上更高阶的物理学课程。

在哈佛,他仅用三年时间就以全A的成绩修完本科课程。当时,物理学的前沿阵地在欧洲。从哈佛毕业后,他渴望到欧洲继续探索自己和物理学未来的可能性。

奥本海默在哈佛时的导师、诺贝尔奖得主铂西·布里奇曼在给他写的推荐信里这样评价:他“具有完美的领会能力”,“头脑更善于分析而不是物理操作,他不适合在实验室里操作”。继而总结:“猜测奥本海默未来能否获得成功有点像赌博,但是如果他成功了,那将会是非凡的成功。”

1920年代的欧洲,物理学正在经历一轮新的大革命。以玻尔、海森堡为代表的一些杰出物理学家正在创建一门新的物理学——量子力学理论。它将取代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用于解释原子、质子、电子这些微观世界里粒子的规律。

在英国剑桥大学,奥本海默却经历了一段严重的精神危机。实验室工作带来的持续挫败感让他的抑郁症发作了,朋友们看到他经常躺在地板上,呻吟着打滚。这也伴随着他友谊和情感上的受挫感。

最终导致了1925年秋的毒苹果事件——在抑郁和强烈嫉妒的驱使下,奥本海默将从实验室拿的氰化物注入了一个毒苹果,然后放在了他的指导老师布莱克特的桌子上。

幸运的是,布莱克特没有吃这个毒苹果。两个月后,他向老师承认自己下了毒。最终剑桥大学行政部得知这件事。在老奥本海默的百般努力下,学校最终同意不提起刑事诉讼,奥本海默被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并前往伦敦接受精神病专家的定期治疗。到1926年春,他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疗,情况始终没有好转,他和治疗他的医生关系也很恶劣。

1926年3月,奥本海默和几个朋友结伴去法国科西嘉岛旅行。在岛上,他似乎经历了一次带着神秘主义色彩的精神顿悟。10天后,他以一种更为平和轻松的状态回到了剑桥。他最终接受了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做一名实验物理学家的现实,并迷上了当时最热门的量子力学。

1926年夏末,一个更成熟、情绪更稳定的奥本海默离开剑桥,来到欧洲理论物理的中心——德国哥廷根大学。他赶在“理论物理大革命”结束前来到这里,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群世界上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中间,包括系主任波恩、詹姆斯·弗兰克、保罗·迪拉克等,其中的许多人已是或将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量子力学当时被称为“男孩子的物理学”,是一门属于年轻人的科学。1926年,海森堡、迪拉克24岁,泡利26岁,乔丹23岁。几年后,等奥本海默回到美国,在普林斯顿第一次见到爱因斯坦,这个狂妄的年轻人在写给弟弟弗兰克的信上说“爱因斯坦是个疯子”——因为爱因斯坦固执地拒绝这一新物理学,所以这些年轻人认为属于爱因斯坦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1927年春天,奥本海默提交了他的博士论文,核心内容是一种对氢原子和X射线光电效应进行计算的复杂方法。5月,他以优秀成绩通过博士答辩。一年后,他在相关领域又发表了第一篇描述量子力学中“打隧道”现象的论文。这两篇论文都是令人惊叹的成果。

1927年,奥本海默还与导师波恩合作撰写了论文《关于分子的量子论》,这篇论文为高能物理此后70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欧洲,奥本海默找到了让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得以施展的领域,取得了真正的第一次成功,他后来评价作为科学家的人生,“就像在隧道里爬山一样,你根本不知道是否会爬出隧道。”

奥本海默向爱因斯坦学习(视觉中国/图)

量子力学在左,东方哲学在右

1927年,当23岁的奥本海默坐船从利物浦回到纽约时,他已经是量子物理学领域里的一颗新星了。两所欧洲大学、十所美国大学都为他提供了教职。最终,他选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之间轮流执教。

其间,他回欧洲待了一年,先后师从荷兰物理学家埃伦费特、只比他大四岁的“神童”泡利,在他们的指导下研究最前沿的物理学。从1926到1929年间,奥本海默发表了16篇论文,成为一名享有国际声誉的理论物理学家。这一回,他赶上了量子理论的第二次浪潮。他是第一个掌握了连续体波动函数性质的科学家。

在未来数十年,这些抽象、晦涩的理论将深刻地影响人类世界,带来个人电脑、基因工程、激光技术,以及引发巨大社会后果和争议的原子能。

在物理学理论之外,奥本海默被古老的东方哲学和语言吸引。他学习梵文,并很快读懂了《薄伽梵歌》。《薄伽梵歌》是印度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部宗教哲学诗,它采用了毗湿奴神的化身奎师那和人类英雄阿周那王子之间的对话形式。当神与人类进行殊死对决时,阿周那王子拒绝参加反对自己朋友和亲人的战争。而奎师那却告诉他:从本质上讲,作为一名战士就必须履行战斗和杀敌的使命。

《薄伽梵歌》代表的东方哲学强调因果报应和世俗责任,这为奥本海默接受未来的磨难提供了一种获得心灵宁静的答案:接受使命,承担责任,自我约束,然后坦然面对结果。

1954年7月,奥本海默(左)与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莱斯利·格罗夫斯在原子弹测试现场(视觉中国/图)

政治、爱人和物理学

在伯克利,奥本海默用10年时间建立起美国首屈一指的理论物理研究中心。这也是他个人学术的高产期,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基本粒子、核物理、量子电动力学到天体物理、宇宙射线等众多领域,有不少颇具原创性的论文问世。

在朋友和同事中,奥本海默知识广博到令人畏惧,但他对政治和时事漠不关心,1929年著名的大股灾发生好几个月后,他才把它当作新闻跟别人提起。但当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政治开始闯入他的生活。当时,德国很多犹太裔物理学家在纳粹迫害之下逃亡美国,他拿出自己的工资来参与资助项目。

1936年,32岁的奥本海默遇到他一生的至爱——美丽、敏锐的22岁斯坦福医学院学生简·塔特洛克。

简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