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时代——读《天才基本法》有感|高中组二等奖

作者姓名:谭浩然 学校全称:澳门同善堂中学

文学与时代——读《天才基本法》有感|高中组二等奖

第三届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二等奖

作者姓名:谭浩然

学校全称:澳门同善堂中学

当今信息蜂拥而至,文学愈发陷入危机。常人之中,鲜有读书之辈,惟其于印证已知之事为功。罗兰·巴特倡言“作者已死”,言明故事的生命力取决于读者。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肩负责任,打破束缚旧有自我之桎梏?

文学与时代密不可分,互为表达和反映的媒介。如今,文学不得不经历一系列转型,以适应现代人日益短暂和碎片化的关注;文学作品的生命亦更多地依赖于社会影响力,而非其纯粹的文学价值。这一点在《天才基本法》等网络小说中尤为显著。作为通俗文学的典范,该书豆瓣评分上突破8.5分,登上中国文坛榜单,更被拍成连续剧在央视播放,具有时代色彩。

此故事的主题可总结为“救赎”。主人公林朝夕穿越时空,追求理想、经历爱情和友情、保护父亲免受病痛,揭示“哪怕是开局坏到极点的人生,亦有无限生机”的主旨。

首先,从作者长洱的自述出发:“别人都以为,林朝夕是天才。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用多年数学竞赛的经验,回过头在‘作弊’”。随后,故事展开:林朝夕踏入芝士世界,面对艰辛征程,始终奋发向前,最终璀璨绽放。她凭借父亲的数学“小灶”和不懈努力,在奥数夏令营斩获冠军名衔。她又投身备考研究生、预知并阻止父亲车祸之命运。

法国文豪莫鲁斯曾言:“读者的好恶能决定书的命运。”在疫情期间,《天才基本法》应运而生,成为情感宣泄和慰藉的途径,同时唤起人们对青春的怀念,引发了主流社会的共鸣。

然而,如果我们只是将自身价值观单面向地投射到作品之中,进行解读和批评,那将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读书,意在窥见往昔未知之境,唯有如此,方能构筑个人的成长。

在中国文学领域,这是一次多元化的尝试,值得称赞。书中金句无数,如“与探索未知的美妙相比,世界上大部分噩运,都不再重要”、“如果想要什么,就应该努力争取,不管用说的也好、用做的也罢,一定努力争取才对”、“世界上大部分事,都没有太大意义。真理和热爱除外”,令这篇“学霸文”如同一部热血漫画,迅速走红于社交媒体。不少人感慨:“要是早点读到这本书,说不定我就能考上清华北大了!”

客观地看,这部作品也存在许多当代文学作品的通病。

苏联学者巴赫金曾提出“复调小说”的概念,《天才基本法》犹如一曲单一声部的合唱,其主人公们的意志被限制于作者的统一意识之中。虽然他们言谈宛转、各自发声,却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可能。无论是林朝夕穿越后在小学向老师和同学“㨃脸输出”哲学道理,还是男主角裴之早熟、天才的描写,都过于理想化,并且缺乏多种价值观的呈现。

其次,海明威在《谈创作》中写道:“作家应塑造生动的人物,而非角色。角色只是模仿。”也许是出于网文盈利的考虑,有时作者过于追求与读者共鸣,刻意打造主角完美的人设和结局,匆匆带过人物的未完成性和不断发展性,令本书犹如杂乱烹调之“鸡汤”。

再者,对于情节推进和叙述逻辑的处理,可以更加平衡和自然,避免琐碎的情节,仅为了“水字数”的网文模式;同时,应注重丰富和立体化的配角塑造,提升文笔水平,增加作品的真实性。

最为重要的是,本书企图用美好的追求、过程的挫折,合理化林朝夕以超能力获取竞争优势,致使输出价值观的根基崩塌。正如马丁·路德·金的至理名言:“手段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正义和正在实现中的理想,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为此,作者理应抓住机会,深入思考超能力背后的价值和限制,比如人性、时间不可逆性、万物二元性,以填补作品中的哲理空白。

放眼当下,网络小说在技术、创作手法和内容呈现方面不断突破,为读者带来崭新的体验。虽然有人将其称为“白日梦文学”,视为一种逃避现实、沉迷虚构的方式,但实际上,网文强调个体自我价值,表达了人们在繁华世界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焦虑,具有当代文学价值。同时,网文的发展便利了作者的创作,促进作品的传播,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更为亲近。

然而,正是网络小说商业化的泛滥导致了劣质作品横行、读者审美的降级。从“玛丽苏”到“龙傲天”可见,这类文学广受欢迎,且“换汤不换药”地随时代演化。我们不禁质疑:当代的“精致利己主义”是否已经渗透到文学之中?我们要明确通俗文学并不与“伟大”相冲突,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今天的读者和作者是否已经放弃追求纯粹的文学价值?

总之,对于《天才基本法》这类作品,我们应以客观的态度尊重并肯定它们所带来的正能量对社会的重要性。但是,网络小说理应追求更深刻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寻求世俗利益。正如作家蒋勋所写:“文学不是励志的格言,不是非黑既白的答案,文学是对生命现象的真实理解、包容”,真正的文学是创造风潮,而非追逐风潮。

文学是时代的见证者,时代的局限性常常潜藏于作家的意识之中,决定了文学的走向。只有当读者和作家共同超越自我的局限性,拥抱时代的多样性,作品才能展开出无限可能性。正因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既是对自我的缩小,亦是对时代的超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