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遐想——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 高中组二等奖

作者:王昊泽 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

第三届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二等奖

作者:王昊泽

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

23:02时,我已困得眼冒金星,天旋地转。“噗通”一声,笔从书桌上滚落……

我仿佛看见了若隐若现的光,渐渐地,愈来愈亮,当我触碰到它时,顿时神清气爽,眼中的事物突然变得清晰,并且能感受到眼前一切事物的内在力量,那种自然的力量在我全身上下流淌,仿佛我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了。难道我也像书中所谓的神秘主义者体会到了世间万物的奥秘了吗?随之,我手一抬,风起云涌,手一落,电闪雷鸣,脚一蹬,我腾空而起。我掌握了自然法则。

 “砰”的一声,书掉了,尖锐刺耳的声音击穿了那个属于我的世界。我捡起笔和书,一看闹钟已经23:23了,我打了个哈欠,又美美地回忆着那奇幻的体验。这种超自然现象要是在现实也能发生,那该有多么奇妙啊!当我突然觉得这个想法很幼稚时,突然想起了休谟所主张的经验主义:我们只能相信我们所体验到的事物。我们没体验过奇迹发生,但是我们也没体验过奇迹一定不会发生,所以我们并不能否认奇迹的存在。更何况我体验过了,尽管是在梦里。物质是可变的,但梦不一样,它属于精神、心灵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可以永恒的。我不禁感叹现实是多么脆弱,它随随便便就可以被心灵冲击,甚至发生质变。我又联系到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生就是一场戏,人们不过是舞台上的一个个虚伪的角色,戏演完了,他们也该下场了。是啊,一场戏终会结束,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虚有其表,再美好的事物也总有凋零陨落的一刻。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世事无常啊。我愈发愈想活在梦里。

但是,梦里虽然美好,现实毕竟是现实,这是最真实的,这样看来,活在梦里比活在戏里更虚伪。人生的意义不是活在价值里,而是在于发现价值它本身,但也不是在一场戏中挑几个优秀的演员,而是改造舞台,整编训练演员,让所有的演员都变得优秀。寻找真实的价值,再用其来定义生活。这也是我认为面对书中那个贯穿全文的嵌套式问题的最客观的看法,既然我们本身就被“第三者”定义,那我们何不尝试去定义“第三者”呢?

但价值何处可寻,又如何定义生活呢?我转起笔,盯着一串串的函数解析式,似乎找出了答案。定义域每一个x都对应着一个y,而生活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方程式呢?在无数组解当中,总能找到最真实的那几个解。在感官上,生活似乎是虚伪的,但是从理性的角度看,它是有实际价值的,而且不像感官上来的模糊。用理性去定义生活。从伽利略的铁球,到牛顿的苹果;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们不断追寻生活的实际价值,我们所写的公式,是他们奉献的一生。

既然生活有了它实际的价值,那么我们的价值呢?宇宙浩瀚得令人生畏,量子又微小得令人难以想象,而人不大不小,处于中间的位置,既不能处于宇宙的位置俯瞰众生,也不能像量子那样隧穿一切,而是一边仰望星辰,一边脚踏实地,不断地在两种极端状态间摆荡不定,就像钟摆一样。这样多累呀,枯燥乏味且无意义。用这种动态平衡描述自我价值,不是在自我感动嘛。但是,如果世界之外还有另一方世界,思想之外还有另一种思想,答案或许就不一样了吧,相信一切也就变得积极了,正如书中所讲“我们只是渺小的一颗行星”,在这“行星”之外,将是我们所要不断探索的。带着头脑,带着心灵,去追寻希望的明天!

我的眼皮愈发沉重,但大脑似乎是清晰的。又是“噗通”一声。00:02,也许我会在梦里发现现实中发现不了的意义……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