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风铃,且听风吟——读《花未眠》有感 | 高中组二等奖

作者:吴曦璐 学校:株洲市第二中学

第三届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二等奖

作者:吴曦璐

学校:株洲市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杨小棠

且听风吟,床头的捕梦网悬着的风铃轻轻地晃着,缓缓的,像母亲哄睡时摇着摇篮,摇啊摇,便在平淡无澜的日子里漾开涟漪浅浅。

起风时,风铃声动,我不曾留意过。

后来读过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清丽纤柔的文字让我不禁一读再读,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是怎样的体会,我却难以感同身受。那时我没有夜半梦醒赏花的情致,只把它当作命运对少数人的眷顾。

直到那夜的邂逅。

夏夜的暴雨如注,将久旱逢霖的心田淋得浇湿,让此后每一个默默无闻的熠熠生辉,摇曳着海棠花的幻影。

依然记得那个潮湿闷热的夏夜,我从梦酣中醒来,辗转反侧再难以入眠,室内的空气沉闷地凝固着,静默着,我索性翻身下床,隐隐听见阳台那边闷闷的雨声,便径直走去,将门把手一按——推开了阳台的门。

无意间,我闯入了门后那浓烈的雨夜,与斑斓的夜、淋漓的雨、交织的雨撞了个满怀。扑面是湿润的夏风,夹杂着雨的清凉,白昼的劳顿一洗而空,连同钝化生锈的五感也崭新如初。我不由得伸了一下双臂,像绿萝舒展开枝叶,周身清爽。就那么站着,所有的感官都自然地清醒着,这种奇妙的清新感是我平日灌咖啡也未曾体味过的。

立于阳台一隅,滂沱的暴雨重重地砸着,蒸腾着浓浓的水汽,耳畔彻响着雨的轰鸣。夏夜的雨就是这样蛮横地、肆意地砸下,无所顾忌,痛痛快快,彻彻底底。我定定地站着,仰头望雨从泼墨的天穹降下,气势汹汹地向地面奔涌,层层叠叠的雨帘密匝匝地罩下,最终于地面低洼处汇聚成碎镜。周边值夜的路灯洒下的光束,便在雨面反射,解构,交织。光色流转下浮着的蛛网似的银丝粼粼着波光,被扯出闪电似的纤瘦的痕迹,仿佛瘦金体的横折撇捺,像一个精巧的构思,也像一副月光下的银饰。

再极目远眺,远方绵延起伏着的黛色的群山,于茫茫雨色侵入浓夜的黑幕,夜色黯淡中,隐现着缀点的暖黄的光点。俯仰之间,便众星捧月似地衬出雨面的莹莹辉光,灿若星子,流露着一种盛放的美。

置身此景,我恍惚间觉着: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或许也是这样的美的感受罢?若是白日遇上这样的暴雨,今夜的雨面也不过是不起眼的水洼罢了。就像白昼绽放的烟火总比不上夜间的绚烂。正在我怀疑着美只能偶然造访时,一阵夜风穿门入室,掀起一串风铃之声,我回房随手将门关上,风息,而风铃声不止,脆生生的,轻轻撩起我的心绪。

这多像一个生活的比喻。

当风经过时,我不常注意,只当是无关的过客,但若系上一串风铃,风经过时它便会轻声歌唱。风是如此,美也是相似的,张扬的美光彩夺目,不难发现,但在平淡琐碎中内敛的美却需留心观察——这样的美同样令人倾心,却在多少次漫不经心中,如海棠花般无声无息地凋落,如风铃声消逝在远去的风声中。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可人能感知到的美是有限的。”我可惜着,川端康成停驻在未眠的海棠花前的哀伤与我迟迟地共鸣。像是盛大烟火落幕时,心底有空落落的遗憾,而注意到旁人的无动于衷时,更觉痛心疾首。想罢,川端康成笔尖流逸的“物哀之美”,不只是悲哀,还有近似的感慨吧。人的生命体验何其短暂,正因其有限,更应珍惜与美的机缘。“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或许,我们应当为心系上一串风铃,捕捉美经过时的风声,才不至于错过暗夜盛放的海棠花。

我细细地想着,正是川端康成细腻含蓄的文字,与今夜真真切切的美的体验的交织,才在我的心上系了一串风铃,精致小巧,像是诗人玲珑的敏感的心脏。

风经过时,且听风吟,那是与诗人同频共振的心跳,是美的共鸣。

忽然之间,我明白了川端康成的《花未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