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着,我们知道自己活着——由《复活》想到的 | 高中组一等奖

作者:鲍馨仪 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

第三届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一等奖

作者:鲍馨仪

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

指导老师:田畦耘

评语:经典何以成为经典,不仅仅在于当时那个写作的名家,也在于后世的读者如何重新理解它。托尔斯泰的《复活》,19世纪的经典在今天的中学生读来,没有仅仅停留在化石般的历史。你不但读出了生命的本质,也赋予了它丰富的当下性,这是阅读和写作的真义所在:你用原创的语言,和独立的思考,勇敢回应了经典。

点评嘉宾:蒯乐昊 《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作家

无数极其微小的颗粒,在某种强大的引力作用下聚集成形;数以兆计的细胞夜以继日地工作;于是血液开始流淌,心脏开始跳动一一于是我们活着。

一个个奇迹的产物,一颗颗微渺的星尘一一落在这人世间。我们呼吸,我们走动,我们思考一一于是我们知道自己活着。

我们知道自己活着。这不仅仅是知道自己在唯物意义上“存在”,更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存在”是有重量的、有价值的、有鲜活的快乐的一一是比单单“存在”更奇妙的。但是,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有的人以为自己活着,事实却刚好相反。

卡秋莎·玛丝洛娃死了。但她全然不知。

德米特里·聂赫留朵夫也死了,他也全然不知——直到他在法庭上看到了和以前判若两人的玛丝洛娃;直到他回头审视贵族世界中的一切逢场作戏和挥金如土;直到他打开窗,望着洁净月色,内心重新充满希望。

他不惜付出一切努力,让玛丝洛娃复活。

《复活》的故事可以按照时间线被简要分割为三部分:玛丝洛娃活着一一玛丝洛娃死了——玛丝洛娃复活。在聂赫留朵夫的背叛下,在青楼歌舞的麻痹下,玛丝洛娃那颗相信爱和人性的心被夺去了。当她再度遇见聂赫留朵夫,遇见费多霞、克雷里卓夫、西蒙松等人,她才开始重拾对美、对爱的信仰。

但是,《复活》不仅仅是玛丝洛娃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幅纷繁复杂的“众生相”。其中有一些人死了,却以为自己活着;但也有一些人活着,并清楚地知道自己活着。问题是,人如何知道自己活着?

人知道自己活着,因为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人,有独立的追求和梦想。

监狱里关着许多和玛丝洛娃类似的人。他们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或鸡毛蒜皮的小事被剥夺自由,同时也被剥夺了拥有尊严和人格的权利一一他们的优秀品格因此慢慢被磨灭。

在俄国的乡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然拥有自由,但却没有土地,被迫为地主耕作,整日为生计发愁。更糟糕的是,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甚至极度怀疑想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他们的聂赫留朵夫。

当人受到压迫,被迫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时,他/她便死去了。聂赫留朵夫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努力着,尝试将一个个人拉出压迫的泥淖一一玛丝洛娃、明肖夫、丽达等关押在监狱里的人,以及在他土地上耕作的农民们。他希望这些人能够找回独立性,即“复活”。

文学的世界中,有“独立”的觉醒的人不在少数。《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发现丈夫的自私之后毅然决定不再依附于他的保护之下;《小妇人》中的乔,拒绝向“女人不能当作家”的判决屈服一一这一个个“知道自己活着”的人,为迷惘的灵魂们照亮了通向真我的道路。

人知道自己活着,因为知道生命中有许多值得去爱的东西。

《复活》中上流社会的人们,却是这么活着:周旋在日复一日的假面舞会中,被华服美酒迷醉,操纵着一一而不是爱着一一自己的伴侣;或是苦心沽名钓誉,不知不觉间就牺牲了他人的利益。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福音书,却对其中“爱人”的至理视而不见。

米西的爱,只是名媛的交际手段;娜塔丽雅的爱,则随着丈夫的价值渗透渐渐淡去。聂赫留朵夫为此感到悲哀一一因此,他要从自身开始,拾起对同胞的爱。尽管和麻木不仁比起来,爱会带来痛苦,但正是这样鲜明的感受才能提醒他:自己还活着。

当避雨的家仆扒下老太婆的衣服时,当格奥尔格的父亲判决儿子死刑时,他们的心不再活着;当仁爱之心在生存的压力和利益的驱使下被夺去,人就失去了生而为人的美好品性。然而,当简的出现为罗切斯特带来光明,当凯茜和汤米在黑暗中紧紧相拥,当马洛林流着泪将咖啡送到圣地亚哥身边,我们听到爱的音符响遏行云一一那是生命在唱歌。

人知道自己活着,因为看见了生的对立面。

聂赫留朵夫得知了自己孩子的死,看到了行进队伍中犯人的死,也目睹了品德高尚但命运多舛的克雷里卓夫的死。在克雷里卓夫的灵床前,聂赫留朵夫想道:

“他受苦受难是为了什么?他活着又为了什么?这些问题他现在明白了吗?”

他由冥界永久的平静与虚无,想起人世间沸腾的种种罪恶,同样想起自己作为生者的种种使命。他看见死亡,因此知道自己活着。

除了死亡,没有其他更强大的力量能够诠释生命的真实,以及生命中理想和爱的可贵。如同巴恩斯在《生命的层级》中写的那样,对于死亡,“我们已不再能够赋子它更多的内涵。”美国作家希瑟·阿姆斯特朗在多次麻醉治疗带来的濒死体验之后,战胜了困扰她二十余年的抑郁症。她感慨地写下:“这是我余生的开始。”当我们意识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片茫茫的绝对虚无存在,我们会感到恐怖,感到迷茫,但我们也会因此比平常更多地注意这个世界,注意一切值得奋斗的东西。

每一个清楚地知道自己活着的人,都在奋斗,都在将自己活到极致。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复活的时候,他们才真的复活了。

当我们像牧羊少年一样向着自己的宝藏奔去时,当我们像吉姆和德拉一样为所爱之人奉献最真挚的情意时,当我们读到昆德拉的讣告或是听到街上传来的铜钹哀音时,我们知道自己活着。

当我们读《复活》时,看到这一切错综地交织在一起,于是我们知道自己活着,知道自己存在着,呼吸着,走动着,思考着一一爱着,相信着。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活着。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