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绝 | 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姓名:彭语曈 学校全称:金华市米德尔顿荣光高中

第三届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姓名:彭语曈

学校全称:金华市米德尔顿荣光高中

指导老师:杨枫

荒凉白日里,一群人被禁锢在一片陈腐之地,这里乌云蔽日,寸草不生。

这群人中有一位老者,身材高大魁梧,带着一群弟子从鲁国出发,千里迢迢,途经陈蔡二国,由于种种原因,陈蔡二国的贵族们派人把他们师徒围困于陈蔡之间的荒野中,想饿死他们师徒。这位老者是谁?他又该怎么做?

对!是至圣先师孔夫子,此时他已六十三岁,他们师徒被困于此地数日,携带的粮食几近断绝,杯水粒粟。有的弟子心中忧虑不已,有的焦急万分,师徒们都已饿得鸟面鹄形,有的已病倒,眼看将命绝于此,但孔子依旧坚持每日诵经讲学,抚琴高歌,眼睛时而紧闭,时而看向远处,读书和抚琴的声音绵绵有力地飘向远方……夫子似乎每日都沉浸在这弦歌悠扬之中。

深陷困境,弟子们开始彷徨,有的开始怀疑人生了:之前随夫子追求的大道是否正确?看着夫子,心里纳闷:为何夫子能做到如此弦歌不绝?

弟子子路生气的质问:“君子亦有穷乎?” 面对子路的质疑,夫子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路当时不满于自己身为道德高尚之人却还要陷入绝境,于是,孔子告诉他,恰恰因为我们是君子,所以我们才要保持内心的操守,才能做到贫贱不移啊;相反,如果是小人,恐怕早就举手投降了,可我们师徒要去做小人吗?

同样,面对弟子子贡的气恼和彷徨,孔子问子贡“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并进而解释说自己不过是“一以贯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一直坚持自己所追求的道义。

我怀疑,这是不是孔子的一时之言?于是接着读起《论语》和有关孔子的传记,读完,我明白了孔子这一生都在“一以贯之”。虽然,孔子内心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志向,但在行动上从未放弃所追求的大道;虽然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但仍然广收弟子,整理文献,把礼和仁的思想传于后世;虽然明知自己生活在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但仍然携带弟子 满怀希望地活着。

孔子壮年失志,在鲁国任职时,原本把鲁国治理得颇有起色,怎奈齐国向鲁国进贡美人,鲁国国君于是不务正业,孔子无奈之下被迫离开鲁国,从此携弟子们踏上了周游列国的征途。途中多次遇险,被刁难,九死一生。期间,虽有许多国君看起来非常优待孔子,但并不会真正用孔子的学说来治国……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孔子向弟子们发问,听了子路、子贡、颜回的回答,孔子最终赞许了颜回的回答: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于绝境之中,子路怀疑是自己错了,子贡怀疑夫子追求的“道”过于远大而不容于世。而颜回,一直坚定地与夫子行走在看似不宽阔的“大道”上。颜回的回答,可以带给众多弟子启发与思考:我们随夫子追求的道,高大至远,天下不能用之,那就是“道”的问题吗?若这个“道”没修好,这是夫子也就是君子的问题,可这“道”修好了,天下不容,那是天下的问题,是天下有病,而不是君子或“道”有病啊!

颜回的回答说明:如果我们放弃追求道义,那才是真正错了。所以夫子油然而笑。

君子,正是在这样的困境里,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修炼自己。

如《猗兰操》中所唱:“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也正如一千多年后宋代的大学士苏轼所说,“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与孔子一起生活一起奔波的人,皆能安贫乐道,为天下之贤才。在孔子的影响下,他们坚守着自己所追求的道义——“仁”。

再想想,孔子为什么还能在困境中讲学抚琴?

因为信仰。对于“至道”的信仰,哪怕身陷囹圄,也绝不放弃。

深夜将过,鸡鸣于野,走投无路的孔子师徒们,目送子贡离去。子贡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漫漫黑夜之中,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曙光。

弦歌踏过之处,世界开始苏醒……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