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1945——张爱玲“笔误”解谜丨云端

关于记忆和遗忘,心理学有很多说法。张爱玲在去世前一年留下有缺陷的记忆,是因大脑海马体损伤造成逆行性失忆,还是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至此已不是问题。当然,探讨其间隐秘非为“祛魅”,只为“还原一个更复杂的张爱玲”。

责任编辑:邢人俨

张爱玲小说《小团圆》手稿。(资料图/图)

“我又忘了”

张爱玲记性不好,本就有许多例子,读宋以朗编辑、皇冠2020年出版的七十多万字《张爱玲往来书信集》,更加深了这种感觉。

以往印象中,张爱玲的坏记性集中于日期和数字。比较著名的“公案”,有关那篇诞生了张氏金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的《天才梦》。直到晚年,张爱玲还对19岁时在《西风》征文中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耿耿于怀,但学者和张迷们考证,无论是征文字数限制、征文格式乃至奖项等,她都记错了,而且可能当年就没看清楚征文广告具体条款。征文字数限制5000以内,她误以为500;她最终得到的名誉奖第三名,她写成“特别奖”;甚至把自己获奖文章的一千五百多字,记成四百九十多字。

不久前翻家中旧杂志,无意间找出2004年7月号的《印刻》,这期的张爱玲专辑里,刊载了一封1966年6月4日她写给驻华盛顿的英国大使馆的信件。事缘其时张爱玲有意应聘某大学驻校作家,需学历证明,她因文件遗失致函港大要求补发,但港大注册处只证明其“两进两出”,只字不提她成绩优良获奖学金等荣誉,几番交涉未果。当时香港仍为英国管治,她于是去信驻华府的英使馆求助。为说明自己的状况,千余字的信里有这样一段:“……1955年我移民美国,60年代嫁给一位美国人,获得美国籍。我的母亲已归化英国籍,于1958年在伦敦过世……”

这封信以前没读过,饶有兴致,可读到此处心里真是一惊:她和赖雅登记结婚是抵美第二年的1956年8月14日,8月18日她还写信告诉邝文美,怎么忽然变成了“60年代”?其母黄逸梵1957年10月11日在伦敦病故,10月24日她在给宋淇夫妇的信里准确地报告,母亲已“在两星期前去世”,给使馆的信里却白纸黑字写成“1958年”。

母亲离开中国时带走的这张照片在其过世后回到了张爱玲手中。 (视觉中国/图)

这封信由陈姿羽翻译为中文,苏伟贞写导言,两人都没发现,因此也不见注明信中的“笔误”。的确没人会想到,1966年的张爱玲46岁,仅属中年,记性再差,也不至于把母亲去世的年份和自己再婚的年代都搞错,而且是在一份致官方机构的正式信函里。

所以,当我在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的书信集里看到那么多的“我记错了”“我又忘了”,不再惊奇莫名。张爱玲在美国很大程度上靠稿酬生活,却连皇冠出版社某个时期固定给她的稿费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