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健康”帮扶暖人心!爱尔眼科入选“上市公司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

10月19日,“2023上市公司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暨最佳实践案例发布会”举行,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医疗助力“乡村振兴”的爱尔眼科入选“上市公司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

健康是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保障。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眼科诊疗能力有待提高,加上缺乏专业的诊断设备,患者就诊难度增加,经济负担较重、健康意识薄弱等原因,同样容易造成农村眼疾患者拖延就医、最终致盲。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眼健康”帮扶?近年来,爱尔眼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乡村眼健康医疗卫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立慈善帮扶机制

多个公益项目开花结果

8岁,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四川红原县8岁小男孩索朗(化名)本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却因为视力“异常”,他和朋友玩耍时,总是跌跌撞撞,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因为眼睛“异样”,总担心被大家嘲笑,渐渐地变成大家眼中那个“不合群”的孩子,变得孤僻起来。

幸运的是,一家眼科公益团队来了!受益于爱尔眼科四川省区负责执行的“集善扶困(贫)健康行”眼病项目,今年4月,索朗被诊断为斜视,并很快被送到四川眼科医院救治,随着手术的成功完成,他一生的命运也被改写。

爱尔眼科专家为被救助的患儿做手术

为解决家庭困难眼疾患者的现实问题,爱尔眼科在自身投入公益资金、专业技术、医护志愿团队等资源的同时,积极联合社会各界,深入基层社区和偏远农村地区,实施眼健康精准救助,搭建起了覆盖全眼科的公益救助体系。

除了“集善扶困(贫)健康行”眼病项目,爱尔眼科还开展了多个公益项目。以“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为例,为帮助更多乡村困难眼病群众重见光明,爱尔眼科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宣布,将在5年内向由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卫健委共同发起的“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捐赠2亿元,面向25个省份救治农村低收入白内障患者,推动构建防止因病返贫的眼健康保障体系。

软硬件两方面赋能

提升乡村眼健康诊疗服务能力

炉霍县,隶属四川省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牟尼芒起山自北部伸延入境,最高点旦都喀雪山终年白雪皑皑,高山地貌特征极为明显,县内平均海拔3860米。这里空气稀薄、气候偏冷、紫外线强。

由于地处高原、紫外线照射强烈,且眼健康知识匮乏,当地儿童斜弱视、先天性白内障问题及中老年人的白内障问题突出,加之当地医疗资源有限,眼疾常常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诊疗,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均受到了极大困扰。

爱尔眼科专家为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今年8月,“西部健康行动”公益活动在炉霍县开展。四川眼科医院、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广元爱尔眼科医院等四家眼科医院抽调多名专家、医护人员组建了医疗公益团队,将白内障复明手术、儿童眼疾筛查服务送到当地群众身边。

“多年看不清的眼睛,现在终于能够看得清楚了,感谢成都来的眼科专家!”一位术后患者复查完后,满脸洋溢着笑容。

据了解,爱尔眼科将“解决乡村眼健康医疗资源薄弱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2022年正式启动“基层眼科诊疗能力提升工程”,聚焦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以“捐赠设备+医生培训”的方式,从软硬件两方面赋能,全面提升乡村眼健康诊疗服务能力。截至2023年6月,爱尔眼科已培训基层乡村医生6087人,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便捷的眼科诊疗服务。

数字化技术加持

提升乡村眼病防治效率和精准性

随着5G网络等新技术的兴起,数字化为乡村健康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数字化成果的辅助下,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流动到基层,不同地域的医疗服务水平的差异得到弥补,真正让眼科学领域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患者。

在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因顶尖专家稀缺、医疗设备短缺的问题,看病往往一号难求。爱尔眼科通过为乡镇卫生院配备眼底AI照相机,将眼底影像分析能力植入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让患者足不出乡镇就可以获得专家级的眼底筛查服务。对于疑难病例,通过远程诊疗平台系统,由爱尔眼科专家实时调阅影像诊断信息,远程进行会诊,给出治疗建议。截至今年6月,眼底AI照相机和远程诊疗系统已经覆盖辽宁、甘肃、云南等省十余个县,帮助近千名基层群众及早发现糖网、黄斑变性病变、青光眼等眼疾风险。

智能化的检查设备,还可以快速收集、分析、预测眼疾数据和区域眼健康走势,通过建立个人眼健康档案,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眼病重点人群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追踪管理,整体提升农村慢病筛查、老年疾病干预和眼健康数据管理水平。

“未来,爱尔眼科将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健康帮扶行动,打通健康帮扶‘最后一公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是爱尔眼科自成立以来始终贯之以一的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爱尔眼科也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