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法郎到维和驻军:法国如何维持在法语非洲的影响力

法国政府在“法语非洲”和“非洲法郎区”下的这盘大棋,当然是考虑到法国利益。但这已不再是两个世纪前“殖民主义”那老一套,而是“后殖民主义”时代的一种新安排,法国一方面维持了在这些地方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要出钱出力出信用,一些国家不愿意这样跟法国玩了,法国也得乖乖退出,所以法国总体上是“大哥”或“共主”的角色,有小弟不鸟这个“大哥”或不认这个“共主”,法国也没法像过去那样用强。故而我们要以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去审视与研究这一现象。

责任编辑:陈斌

2023年7月26日,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尼政变领袖、前总统卫队长废黜总统巴祖姆,停止对法出口铀矿石,双方谈判失败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撤出在尼全部驻军。这对前几年法国政府提出的“重返非洲”战略,会有多大影响呢?

要对其做出预判,就得先了解非洲地缘政治中的“法语非洲”和“非洲法郎”概念。

“法语非洲”和“非洲法郎”

作为老牌殖民主义大国,法国在巅峰时期曾拥有近130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在英国之后位居第二。其殖民地主要在非洲,曾一度占领了非洲总面积37%,如此广大的非洲地区,以法语为官方语言,被称为“法语非洲”。

二战后,“反殖民主义”运动在全球兴起,法国曾派出军队武装镇压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运动。战争失败后,法国认识到“殖民主义”大势已去,遂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前法国殖民地纷纷独立。

从1960年代开始,英、法的殖民体系全面瓦解,在“后殖民主义时代”,老牌殖民帝国与第三世界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在国际政治层面逐渐进入平等时代。当然,由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其它方面的发展不均等,在国际商贸方面,西方国家拥有市场优势。

1945年12月,法国政府发行“法属非洲殖民地法郎”,非洲各法属殖民地在法国财政部设立“业务账户”,将外汇全部存入该账户。“法国法郎”与“非洲法郎”之间固定兑换比为1∶1.7。截至1949年,法国通过金融手段,控制了非洲殖民地80%出口额、75%进口额。

1958年9月,法国制定《第五共和国宪法》,把“法兰西联邦”改为“法兰西共同体”。“共同体”各成员国在内政、经济等方面享有自主权,但外交、国防等仍由法国控制。1960年以后,“共同体”内12国先后独立。1961年,“共同体”参议院宣布解体。此后,法国以双边条约、贸易协定、“联系国”等形式,与原共同体成员国保持较为密切的双边关系。

法国的殖民体系瓦解后,法属非洲国家相继独立。新生的非洲国家联合起来,与法国政府进行谈判。这些刚独立的法属非洲国家,于1962年组成了“西非国家货币联盟”,1972年成立了“中非国家银行”,由这两个央行系统来统一发行这些新生国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