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公益蝶变

这是谭旭连续第十年为盲人讲电影。

作为中国农业银行爱心助盲志愿者,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谭旭与同事们合作,为现场的视障观众讲述完了电影《奇迹乐队》。

截至目前,农业银行爱心助盲行动直接受益盲人9300多人次(左为郜逸星,右为谭旭)。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电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于失去视觉的盲人,“看电影”几乎是奢望。单纯依靠听觉,很难想象出完整的画面和剧情。失去视觉也给盲人带来了其他诸多不便“就像跌入深渊一样,不只失去视觉,方向感等其他感知也全都失去,每走一步都充满恐惧。”有视障人士这样形容。

正是察觉到盲人群体的这一需求,2013年农业银行“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志愿团队宣布成立。志愿团队通过讲述,帮助盲人“看得见看得懂”每一场电影。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让盲人朋友听懂一部电影,远比想象的难。志愿者需要提前将影片观看几遍甚至十几遍,将情节、对白、镜头烂熟于心,再重新撰写适合讲解的电影脚本。

为了不让志愿者的讲述压住电影本身的台词,他们要拿着计时器一遍遍练习,掐准时间,把握“讲电影”的最佳节奏。每一场电影的讲述,都要经过多轮试讲、试听之后,才能呈现在盲人朋友们面前。不足两小时的电影,却需要志愿者近30个小时的付出。

十年坚持,从未间断。

截至2023年10月,农业银行爱心助盲行动累计为盲人讲述电影102部,录制有声图书100万字,提供志愿服务超1万小时。

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包括助盲行动在内的农业银行的公益事业,也正悄然发生着新的变化。

公益焕新

10月14日,在国际盲人节到来之前,农业银行联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爱心助盲”四地同讲无障碍电影主题公益活动,分布在北京、吉林、福建、四川的农业银行助盲志愿者为现场两百多名盲人朋友讲解了电影。

与往年不同的是,志愿者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多了一句主题标语“农情相伴 一路同行”。这是农业银行发布的全新公益品牌口号。

在当天的助盲活动上,农业银行正式发布公益品牌“农银公益”及其品牌口号和视觉形象。这意味着,农业银行的公益事业进入了品牌化推进阶段。

据介绍,农银公益将成为农业银行公益品牌的总名称。“农情相伴 一路同行”作为公益品牌口号,表达了农业银行以浓浓情意为有需要的群体和领域提供帮助和支持,农业银行愿与公益事业同行一道,以金融力量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共同富裕的价值主张。

按照规划,农业银行以各级机构现有公益资源为基础,将助力乡村振兴、保护绿色生态、关注弱势群体明确为今后公益支持的重点领域。全行的公益活动将统一归入振兴、守护、关爱、圆梦四大行动,以此突出重点,持续深耕,打造富有农业银行特色的公益品牌影响力。

振兴行动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优先覆盖地区,通过支持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教育医疗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金融知识普及等方面,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守护行动聚焦绿色、环境保护主题,开展垃圾分类、净化市容、节约水电、绿色出行等主题公益志愿活动和宣传活动,为天蓝水净地绿人美做出贡献。

关爱行动以关心关爱老年、残障、妇女等群体为主要目标,开展恤病助残、敬老助老、公共教育等公益志愿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圆梦行动聚焦青少年、儿童等群体,通过助学助教、关注健康、暖心陪伴等人性化、多元化和社会化的关爱活动,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实现梦想。

农业银行厦门分行创办“源梦农行—敬老孝亲行”公益项目,引入客户、爱心社会组织及机构贡献所长、共同参与,面向老年群体开展入户探访、陪护、理发、生日会等公益活动。

从品牌名称到视觉形象,从重点领域到具体行动,公益品牌的推出,开启了农业银行公益的新局面。

其来有自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公益品牌不仅来自农业银行对公益工作的新思考,更根植于农业银行数十年的公益实践。其来有自,并非偶然。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践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是农业银行的使命和职责所在。公益基因早早就内化在农业银行“勇于担当、服务人民、责任为先、造福社会”的理念之中。

在多年的公益实践中,农业银行在公益工作的管理架构、制度规范、信息披露、行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持续、多样的探索,为公益品牌的推出和公益工作的升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管理架构方面,农业银行董事会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承担制定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评估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及战略执行情况的职责。社会公益被纳入可持续发展实质性议题。

在制度建设方面,农业银行制定了社会责任工作指引、公益项目指引、公益捐赠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对公益工作提出了总体性要求,发出全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号召。

在公益实践方面,农业银行一方面开展公益捐赠,将慈善资金投入乡村振兴、灾害救助、教育助学等重点领域。2020年至2022年,农业银行对外捐赠金额均超过1亿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员工投身社会志愿服务。2016年农业银行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持员工持续关注助学、助老、环保等公益领域。2018年至2022年,志愿者服务时长超100万小时。

重点公益项目及其成效逐渐凸显。

爱心助盲志愿团队从成立之初的23人发展到如今的180余人,助盲行动直接受益盲人9300多人次。

“小积分·大梦想”公益志愿者行动搭建了农业银行卡积分捐赠平台,自2015年启动以来,累计募集资金579.67万元。

创建“农情暖域”网点公益服务品牌,打造挂牌网点2.2万余家,2023年有12个网点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从总行到分行,从企业到员工,从行里到行外,公益的涟漪效应正在形成。

员工参与慈善捐赠和志愿活动的热情高涨;2020年,在抗击疫情专项捐赠活动中,全行员工共募集资金6000万元;2022年,超过8万名员工参与了公益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8万小时。

公益对外合作成效显著。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合作,开展中西部地区贫困中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项目。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开展合作,捐赠130辆“母亲健康快车”专用救护车,为全国14个省40个县(市)欠发达地区妇女儿童及家庭送去健康服务。

农业银行捐赠的“母亲健康快车”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母亲和宝宝们提供便利。

农业银行特色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新的公益品牌勾勒出农业银行公益的鲜明特色,也指出了农业银行持续提升公益实践成效和品牌影响力的方向。

公益精神传承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公益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发展,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公益慈善精神的滥觞。无论是恻隐仁爱、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理论学说,还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的社会追求,无不蕴涵着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公益精神。农业银行践行公益是对优秀传统公益慈善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公益担当源于企业使命。“面向'三农',服务城乡”是农业银行的初心使命和立行之本,“助力共同富裕的银行”是农业银行的主要品牌定位。当前乡村地区、“三农”人群、弱势群体正是提高民生福祉、迈向共同富裕的短板所在,农业银行在这些领域开展公益,是对自身使命担当的自觉行动。

公益行动坚守长期主义。做一场志愿活动不难,难的是将志愿行动坚持十年甚至更久。农业银行的重点公益都有相对长期的积累,助盲行动已经连续开展10年,“小积分·大梦想”开展9年。任何公益项目,唯有长期坚持才可能取得实效。唯有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才可能提升影响力,打造出公益品牌的价值。

公益管理转向制度化。在企业实践中,初期企业往往以零散的公益项目、慈善捐赠为依托,参与社会公益。随着工作的深入,制度化建设成为企业提升公益成效的必修课。农业银行在管理架构、制度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有形”的规章制度探索,也在企业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无形”的公益文化创建。此次公益品牌的发布,正是农业银行公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公益品牌彰显价值和认同。优秀的公益品牌,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巨大影响力,也代表了社会公众对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评价和情感认同。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农业银行推出公益品牌,这是对公益行为更加科学、高效、规范和可持续的追求,也是探索推进公益品牌化建设的新起点。

公益之路没有终点。

对于创建公益品牌的农业银行而言,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