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舆论战开打,以色列缘何撤销公共外交部?丨智库视点

以色列此次直接宣布了公共外交部就地解散,显而易见就是其已深切感受到国际舆论的变化,以色列的对外宣传部门对此难辞其咎,虽然以方在正面战场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是在舆论战场上却未展示出相应局面,其背后原因值得推敲。

责任编辑:姚忆江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2日,以色列内阁通过电话投票方式决定撤销该国主要负责公共外交、对外宣传事务的信息部(新闻报道中普遍称之为“公共外交部”),并称将该部的预算转移到加沙地带周边社区的恢复重建之中。

这是以色列政府同时针对其国内公众与国际社会的一次姿态展示。

对内裁撤所谓不作为部门,寻找替罪羊,并尝试同质化国内舆论。对外展示破釜沉舟的意志,外界任何尝试干涉以色列意志的行为均会遭到拒绝。

解散公共外交部有何寓意?

“公共外交”一词最早由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埃德蒙·格利恩教授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公共外交就是保证自己国家与外国间保持有效的“思想联系”。更通俗地讲,公共外交是一种开展国家行销,塑造正面的、良好的国际形象的战略策划,是争取国际民心的“民心工程”。

而以色列此次直接宣布了公共外交部就地解散,显而易见就是其已深切感受到国际舆论的变化,以色列的对外宣传部门对此难辞其咎,虽然以方在正面战场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是在舆论战场上却没有展示出相应局面,其背后原因值得推敲。

首先,全球舆论令以色列难堪,这不仅严重干扰了以色列即将进行的打击报复行动,而且有进一步削弱以色列内部团结的可能性。

在这种氛围下,公共外交部部长Atbaryan的主动辞职,不仅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更是有作秀力挺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意思,她称,“撇开自我不谈,在如此可怕的战争时期,运作部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