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回应拒签盗版书:精神产品生产者的声誉有多重要?丨快评

读者对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有两种特殊心理预期。

第一,尤其对于有精神导师性质的作者而言,读者内心会期待TA符合智者或圣人的形象:最好形象上仙风道骨,有出世飘逸之气(想想南怀瑾为什么这么火),在道德上高出世人一大截,至少不能表现得爱钱、贪图物质利益,因为如果你和我一样“俗气”,你还有什么值得我仰慕、仰望呢?

第二,对于精神产品生产者而言,读者会期待TA的行为与书中或公开场合所表达的价值观一致。如果作家在书中宣扬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或表现出某种价值观倾向,但实际中没有做到或没有一以贯之,或者被读者这样认为,那读者可能就会认为他口是心非,是个伪君子,甚至还会因爱成恨、由粉转黑。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作家马伯庸的南京线下见面会上看到这样一幕:有大叔拿书找作家签名,“被工作人员呵斥”书是盗版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他的尴尬”。这位网友认为工作人员“趾高气扬”,作家“没有任何举动,附和着工作人员”,“让我有一种我担塌房的即视感”“很失望”“一年开上百场签售会的作家我只看到了他的物质”。

该网友表达出理智与情感的交战。一方面:理解正版是对作家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又说:就像余华老师说“我的书被盗版是应该的”,不是支持盗版,只是真的很希望那一刻他能站出来保护一名读者对他的热爱;越想越心酸,越佩服起余华老师。

对此,马伯庸本人回应:盗版书我确实没办法签,毕竟还没到余华老师的境界。

这件事无疑是一起茶杯里的风暴,但确有可解读之处。

首先,不同作家对自己的书被盗版的看法不一样,这是正常的。

出现盗版往往是“书畅销”“作品受欢迎”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盗版是作家的勋章,甚至可以说:从不被盗版何以被称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