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靖 能继续站在冰场上,我觉得就够了

“以前是只是自己练好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你需要为整个团队着想,需要为年轻运动员考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责任编辑:陈雅峰

速滑老将的“新征程”

北京冬日的大风天,武大靖出现在摄影棚录制专访。

拍摄平面需要换单薄的衣物,为让他放松下来快速完成拍摄,摄影师开玩笑:“现在是30℃的夏天!”武大靖露出大男孩的笑容,耐心配合。

这一天是2023年11月12日,颇为巧合的是,5年前的2018年11月12日,武大靖在2018-2019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盐湖城站男子500米决赛中,以39秒505的成绩夺冠,一举打破了自己在2018年2月平昌冬奥会上创造的世界纪录。截至目前,武大靖仍是该项目的奥运纪录、世界纪录双料保持者。

2018年2月22日,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获胜后庆祝胜利 图/视觉中国

5年间,武大靖经历过盛名之下带来的荣耀——巅峰时期的2018年,一年三破世界纪录,创造新的奥运纪录;亦经历过低谷——伤病重压,最终在北京冬奥会站上最高领奖台。

北京冬奥会之后,对28岁的武大靖来说,本是功成身退的最佳时刻,年龄和伤病只会给未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此时退役,算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武大靖选择了继续站在冰场上。

“最近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康复和恢复性训练。”武大靖说。2023年,他参加了一些国内的比赛,明年及之后会继续参加其他比赛。他最担心的是旧伤复发,如同一个捉摸不定的炸弹,不知下一次什么时候爆发,“所以我现在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周期拉长,要做一个充足的长期的打算。一定是很科学精细的,任何一点疏忽,你都可能走不到最后。”

备战北京冬奥会他准备了4年。临近比赛前,他的右膝受伤,紧接着腰伤复发,“那个时候打击特别大,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场,所有运动员都去训练了,只有我在那躺着,是挺难受的一件事,很无助。那时候的心情就像一个小朋友,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做不了。”

最终他扛住压力,与团队协力,在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赛上获得一枚金牌,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中国首金。比赛之后他和范可新紧紧相拥,作为男队和女队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他们都经历过三届奥运会。“那个瞬间真的是,一个眼神就都懂彼此了。脑子像过电影一样,把这几年备战过程的点点滴滴所有细节都浮现出来了。”武大靖回忆。

有很多人曾对他说,“要不然你就退下来。”

“也会有纠结,某段时间觉得不然就不干了。因为无论从身体状况,还是年龄状况,都不是一个最佳的状态,所以自己也去衡量去比较,最终还是觉得放不下,舍不得。滑冰一直是我热爱的,身为运动员,从事喜欢的行业这么多年,这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现在于我而言,坚持容易,放下反而不易。”武大靖说。

武大靖曾创造了中国短道速滑的多个历史,被国际滑联称为“冲刺之王”。他是中国男子冰上竞速项目奥运金牌第一人,是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项目奥运金牌第一人。在平昌冬奥会的赛场上,他以39秒584的成绩夺得冠军,打破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为中国队拿到了当届冬奥会的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

从女队陪练到世界冠军,他形容“每一次都是在突破自己,挑战自己”。如今,面对这段新征程,与以往不同,他需要挑战的是自己的心态,“享受备战的过程,每天训练大汗淋漓的过程,每天把自己累到精疲力尽的过程。剩下的,成绩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了。运动员在场上的那一瞬间,其实是要证明自己拿到好成绩,但我现在更多的是热爱,所以用一个更好的心态来准备,说不定会更好。我还能是运动员,我还能继续站在冰场上,我觉得这一点就够了。”

2022年2月5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夺得冠军。武大靖在比赛后庆祝 图/新华社

童年、训练场与新身份

2023年8月,武大靖成为了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短道速滑项目的教练员。既是运动员,同时也是教练员,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事实上,在多了教练员这个身份之前,武大靖很早就开始扮演队里的纽带角色。2018年9月,武大靖被选为新一任中国短道速滑队队长,除了提升自身技能之外,也开始培养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这让他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年轻运动员对教练是恐惧的。武大靖刚进到国家队的时候,因为教练的精力有限,会把时间更多地给到主力运动员。“所以我在进国家队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教练一天能跟我说上一句话,能够帮助到我一个动作,我就觉得很高兴。教练有跟我说话,这一天都是快乐的;没跟我说话、没指点我的时候,就是很难受很难熬的一天。”武大靖回忆。

“这个时候就需要队里有一个既是师哥、也是队友的人站出来,能够把最真实的身体状况或者是遇到什么问题跟我们说出来,我们才会去帮他改变,或者是帮助他少走一些弯路。我们这几年也是一直这样去做的。”武大靖指出,教练的关注度可能会影响到队员的心态,他希望自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帮教练员去分担关注、帮助到后辈,成为他们之间的纽带。

从个人责任到集体荣耀,武大靖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团队带来的力量和价值感。“滑冰给我童年留下了美好而又恐惧的经历。我从小时候经历的这种集体生活,再到长大跟队友的这种感情,到我可以代表祖国参加比赛,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这个经历是美好的,是值得回忆的。”

武大靖一家三口合照 图/受访者提供

童年时代,他通常需要凌晨4点多钟起床。东北的冬天特别冷,小城市没有路灯,母亲骑着自行车,送他去冰场,路上都是雪。天还没亮,他们就在冰场上支起一个灯,“我们在那训练,家长在冰场上拿大扫帚去扫冰,分工明确——有扫冰的,浇冰的。然后这些家长自发地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在里面生火,为了取暖。”这样的训练场所,外面没有板墙,家长用雪堆出来一个防护墙,以免孩子们摔出去。

小时候因为冰鞋的价格比较贵,通常会买大一些,脚硌得疼,经常会流血结痂,反反复复。“但小时候并不觉得苦,(甚至)觉得在冰场上是特别舒服的,还能够穿上冰刀。那时候也不觉得冷,但现在回想起来是真冷,我现在特别害怕冷,可能小时候冻多了。”武大靖笑道。

武大靖曾说自己有一双“很丑的脚”,常年因为不合脚的冰鞋和日积月累的训练而积累出“疙瘩包”,甚至有些地方骨骼变形。“我说我以后一定要穿好鞋,一定要买好鞋,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我这双脚,一直在见证着我这十几年的路程,从刚开始练习滑冰再到现在,依然还在陪我吃着苦。经常开玩笑说,我以后也要对我的脚好一点。”

2019年,武大靖在家乡黑龙江佳木斯修建了一座公益冰场,支持家乡的短道事业,地点在小时候训练的“野冰场”,他希望给孩子们更多的训练场地。

如今,这座公益冰场到冬天的时候,人特别多,有小孩,还有滑冰爱好者,而且他们自发组织去维护冰场。“我觉得我没有白建,很多人用上了,小朋友们、老人、年轻人都能够在这滑冰,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投身公益事业也让武大靖感到快乐。他拿下北京冬奥会首金之后,得到了一枚金墩墩,睡觉都抱着它睡。但在闭幕那天,他决定拍卖这只金墩墩,把拍得的善款捐赠给了“希望工程·大靖冰雪公益计划”,为乡村的青少年创造冰雪运动条件。他觉得,“我们能够看到效果地帮助到其他人,这就是它的意义放大到了最大化。”

图/受访者提供

“只要你觉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你从事的这个项目就够了”

南方人物周刊:作为一位短道速滑老将,你觉得自己进入到了一个怎样的新的人生阶段?

武大靖:现在多了一个教练员的身份,帮助队伍来一起提高。这是崭新的开始,能继续在这个项目发光发热,这就够了。尽管现在正处于一个迷茫的时期,觉得还想去证明自己,心态较以前是会有一些变化的,但我还可以站在训练场上,可以把我的全部力量都发挥出来,这就很足够了。

竞技体育不仅仅考成绩,更考验心态。以前是只是自己练好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你需要为整个团队着想,需要为年轻运动员考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不能再像原来那样肆无忌惮地去跟队友们开玩笑,这支团队需要往前进步。我也慢慢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摸索,既融入我们运动员队友之间的感情,同时又把教练员的身份做到更好。

南方人物周刊: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的话,你会选择哪三个?

武大靖:幸运,幸福,期待。

幸运是因为我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做了别的小朋友没有去挑战的事情,并且还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做运动员的时候有强大的祖国在背后给我们作为支撑,能有这样的一个荣耀时刻,是幸运的。

幸福是我现在还能从事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可能在几年之后,我还能去从事这份事业,这是当下的幸福。

期待是我在今后会面临转型的选择,无论当运动员,还是当教练员,或者从事行业的其他事情,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考验。我期待着新生活的到来,特别向往。

南方人物周刊:刚刚回想了很多个时刻,有没有哪个瞬间的一张照片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武大靖:其实我们家里的合影特别少,几乎一共加起来能有五六张。2022年夏天的时候,我们三口人一起来到北京,带上了奖牌,然后那时候我穿着领奖的衣服,站在中间拍了一张合影。好多年没陪父母过春节,没有陪着他们好好生活一段时间,接下来会更多地承担家人这份责任。这张照片我给洗了出来,摆在家里。

南方人物周刊:你会怎样克服焦虑感,大胆追求“满分”的人生?

武大靖:在我的成绩没有提高的状态下,会焦虑,自己在这个行业当中算老运动员了,未来还会面临新的身份的转型。

随着年龄一天比一天大,这种焦虑感在我身上会一天比一天明显。我觉得在不同时期有焦虑是正常的,一个好的心态不是说不能焦虑,而是焦虑了该怎么去解决?

对于我自己来说,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真的想好自己想要做什么,是否朝着那个方向去准备。做好这点之后,我觉得焦虑会少了一些。朝着目标努力的责任感会多一些,剩下的只管去做去拼就好了。

南方人物周刊:有没有你非常敬佩的老将,曾坚持在场上的偶像?

武大靖:运动员之间其实都是互相佩服的,因为只有足够专注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比如马龙、巩立姣,还有苏炳添等等,还有那些为中国体育事业默默付出的人,都是我发自内心佩服的人。

他们是整个体育界都值得去学习的榜样,他们都曾选择了继续坚持,为自己的梦想去冲击。尽管可能成绩会下降,会面对质疑,但只要你觉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你从事的这个项目就够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