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财富实现“鸡生蛋”?丨美好生活建设指南

时间也是理财投资中需要花费的成本,许多人看不见但很关键。你愿意花费多少时间去研究市场和产品,如果花在其他事情上是否会带来更大的赋能?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青春的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资源,可能创造无限大的价值。

前段时间的双十一,关于花钱的讨论铺天盖地。不过相比过往,部分年轻人的消费冷静了不少。在某个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有网友提问“大家都在囤什么?”其中有一热评提到,与其囤一堆物品,不如囤点钱。

现在的年轻人,对花钱感兴趣,对存钱更感兴趣。

每个人手里的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现在与未来的生活。另据DT研究院《2023年轻人存款调研报告》,存款不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约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最多比例的人存款区间在1-10万元。以10万元为"中间点",如果一个年轻人的存款超过10万元,就超过了53.7%的人。

当年读书时,老师都有说过一句话——“多一分赶超一万人”,当年轻人走出社会开始算起生活账,这句话似乎变成了“多一元赶超一万人”。

年轻人爱“搞钱”

记账、心愿清单、银行定期、投资基金等,都是年轻人进行财富管理的方式。关于如何更好地运用手中的钱,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也总有一种方式更适合你而不是他。但毫无疑问的是,年轻人越来越爱“搞钱”了。

“我的工资卡开通了一个功能,到账后自动转入银行活期理财。”陈明(化名)提到,这无形中让他赚了几顿美食的钱,“能多一点也是一点,蚊子肉也是肉。”陈明觉得这很方便,不用担心自己工作太忙忘记操作,日常开销也能实现随用随取。

▲ 图/视觉中国

而95后青年李颖(化名)最近爱上了买黄金,“以前喜欢攒钱买首饰,但贬值太快了,哪有黄金值钱。”

摸索一段时间后,李颖已逐渐掌握技巧——想买首饰就买黄金存储,想单纯攒着就买存储黄金。她提到,珠宝品牌店的金饰有着众多款式,适合日常佩戴;相比之下,银行实体黄金的金价更实惠,虽然款式不多但很适合存储。“我现在每个月都会在建行买一颗小金豆,两克就一千元左右,平时饮食购物注意下就能省下来了。而且自己会有一种目标感,日常在花销上也会更有意识去统计。”

和李颖一样,许多年轻人也逐渐爱上了“存金豆”这一做法。《2022年中国黄金首饰行业洞察报告》指出,Z世代对黄金的消费意愿增长迅猛,从2016年的16%增长至2021年的59%,是各年龄群中金饰消费潜力最高的。前不久,“金豆成年轻人理财新宠”的话题更是登上网络热搜,“月攒一豆”成为不少年轻人理财的小目标。

随着近几年黄金价格的走高,人们对于黄金的热情也居高难下。有存的想法,也有“炒”的念想。这样的情景有些似曾相识,在“黄金”之前,“基金”曾是大家兴致勃勃的选择之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盈与亏也有相对的结果。

理财也好,投资也罢,是有一定限度的。毕竟在生活之中,这只是众多议题的其中一个维度,留给理财投资的时间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资金也是如此。

理财要有“线”

许多人刚尝试投资理财时,都会觉得“钱”是最重要的。但其实,“线”才是最重要的一点,君子爱财,取之有“度”。许多理财投资入门选手,哪怕理财投资了一段时间的人,时常因为对收益的一时眼红而忘记这点。

先讲一下“理财”和“投资”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其背后代表着不一样的诉求。理财的核心诉求是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更看重“稳”;而投资则希望用已有金钱去换取更多资产,更看重“多”。相较之下,投资更关注短期收益,理财更期待长期稳定。世界上有没有“又稳又多”的方式?很遗憾的是,只有不少骗案中存在这样的“大饼”,全都想要的结果往往是全都没有。

无论是求“稳”还是求“多”,关于资产配置,有一张经典的图非常适用——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其把资产分成了四个部分,包括要花的钱(10%)、保命的钱(20%)、生钱的钱(30%)、保本升值的钱(40%),作用不同也对应着不同的使用建议。

不过,资产配置的比例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并非恒定不变,只是这样的分类能帮助大家去做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并有意识地进行资金运用。或许有的人在规划好心仪的资产配置图后,再对比自己实际的资金运用情况时,会发现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如今,许多银行APP在设计时,也会参照一些资产管理的基础知识,让用户能更好地操作起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建行APP的“人人需要四笔钱”专区,当中零钱管理、稳健投资、追求回报、保险保障这四个纬度的区分,可以辅助很多小白用户去打理账户,而且也会有人工智能技术一键财富体检。其他的银行也有类似的尝试,都在探索怎么样让理财投资知识深入浅出,通过技术来给用户更多的赋能。

当然,银行提供的工具只是基础的入门级,工具只是一种辅助,每个人都还是应该对自己的资产配置有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才有利于做出更适合自己的方案。

从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的分类可以看出,“生钱的钱”是在“要花的钱”之外的范畴。也正印证了一点,所谓投资,务必用自己用不到的钱,不是超支更不是“all in”。

只有在用自己用不到的钱时,人才能更好地保持稳定的心态,做出更为理性的决定,不至于因为一时的涨跌又惊又恐。不仅如此,适当设定止损线和止盈线,并根据自身及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也有助于在投资时设立适当的心理预期。

如果为了“钱生钱”,就动用了原本需要的钱,且对于何时退出没有概念,那可能更像是一种赌博。

为了避免“赌”的成分,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还需要谨记核心三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且重要性的顺序依次降低。安全永远是第一位,选择靠谱的平台进行操作,而不要轻信一些未听说过的渠道,现在的银行APP基本上都有丰富的理财投资产品矩阵,任君选择。

而在核心三原则的排序中,会有人好奇为什么流动性要排在盈利性之前。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理解会更为容易,这三大核心原则就像生活中的安全、健康、金钱,用健康换取金钱的方式是否可取且长期,相信大家都有答案。

盈利性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资金安全、现金流健康,才能走得更远。泡沫哪怕再大再美,破裂后也就失去了意义。

时间也是成本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相信这句话大家基本上都听过。但问题来了,怎么样才算是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的篮子?应该放多少个篮子才足够安全?

程曦(化名)就曾犯过这样一个错误,为了分散风险就买了超过20只基金。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不仅没有时间去顾及全部的资金,还发现自己折腾半天其实并没有实现风险分散。“我后来和一个金融背景的朋友聊起,对方看了我的资产配置后说,组合太单一了,而且基金的行业重复率太高了,基本上都是两个行业的。”

投资不同的资产类型、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行业等,都可算是风险分散的一部分。但如果是同一资产类型、同一行业背景等高度重合的“分散”,分散的更多是自己的精力。

与此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风险分散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而这是一个长期的策略。投资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需要持续地关注和调整,因为市场环境和投资机会本就在不断变化。而且,这样的操作也是基于充分了解自己的“线”之后,才能选择更适合的方案策略。

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制定风险分散策略,也需要了解市场和产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路晓蒙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其在调研中发现,近二成投资者对自己投资的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并不了解,也不清楚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收益和能承受多高的风险。不断地提升金融知识,是选择和自己风险适配投资产品的关键。

被问到投的是什么时,许多年轻人都能讲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概念。但要具体深究概念背后的意义,则未必每个人都能答出来。

几乎不会有人放一张100元大钞到公交车投币机里坐车,但如果需要长期乘坐公交车通勤,人们通常会选择购买一张能打折的公交卡,这些决策的背后源于大家清晰地了解坐一趟公交车的价格,以及购买公交卡能省下的费用。换而言之,因为大部分人对坐公交车具备一定的常识,所以能够给出更合理的判断和做法。

▲ 图/视觉中国

理财投资同样需要“常识”,当你明确知道产品的大致价值,才能去判断这件事情是否划算。如果不了解清楚,你怎么知道自己在资本市场中,是否在花100块钱坐一趟公交车呢?

当然,有的高手可能会这么操作,但决策的背后远不只是为了“坐一趟车”那么简单,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价值。不要轻易学习高手的操作,因为大家的资金、心态、知识面等都不是一个维度的讨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差一步的结果可能就是千差万别。

而且,所谓高手,也是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去了解的,多少也曾经踩过坑,不要只看到高手赚钱,而忽视他们也可能曾经失败过,且失败的结果不是自己能承受的。

很现实的一点是,靠理财投资致富的人始终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想要提高生活质量,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的。还是那句话,理财投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运用得好可以加分,哪怕一两次失败也不足挂齿。

时间也是理财投资中需要花费的成本,许多人看不见但很关键。你愿意花费多少时间去研究市场和产品,如果花在其他事情上是否会带来更大的赋能?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青春的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资源,也许可以创造无限大的价值。

如今,银行机构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已陆续推出了许多新产品、新服务,助力消费者掌握“理财之道”,方便消费者花更少的时间,更好地管理财富。

或许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更好的理财投资思路是:明确自己想要的收益和能接受的代价,且花费能接受的时长去了解市场和产品,然后选择更方便、更权威的方式,在熟知的领域进行操作。

2023年8月1日~12月31日,中国建设银行财富季再次来袭,推出包括理财陪伴营、财富管理进阶四重礼等活动,为理“享”人生添益。

依托数字金融优势,中国建设银行财富季实现财富管理服务、金融产品选择、活动参与方式和权益配置的多维升级,为活动参与者带来更丰厚的金融与生活福利。同时,以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用户科普方式,帮助更多消费者掌握“理财之道”,陪伴大众走稳走好财富路。

(专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