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南网方案”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探索“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电网”)打造数字电网关键载体,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两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两型建设”),科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南网方案”。

优供给 能源结构低碳化演变

高山河谷、白云碧空,水电站与光伏电板交相辉映,它们共同将大自然的水和阳光转化为源源绿电。这是南方电网在贵州毕节打造的“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基地,以构建高比例新能源和储能示范区为目标,探索实践源网荷储一体化。

贵州毕节高比例新能源和储能示范区:打造“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基地。图为象鼻岭多能互补项目。

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势在必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是目标,安全充裕是前提,经济高效是关键。它呈现多能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动、多网融合互联三大系统形态,同时也面临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运行、电能经济供应三大挑战。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报告(2021—2023)》显示,南方电网致力于打造数字电网关键载体,有效支撑破解能源电力安全、绿色、经济“不可能三角”问题。2023年1至9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新增非化

石能源装机2394万千瓦,占新增总装机的81.5%,高于我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南方五省区清洁电源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广东深圳现代化超大城市数字电网:建成“全面可观、精确可测、高度可控”的数字电网。图为数字化输变电运维作业。

广东广州越秀老城市新活力高可靠性示范区:为国内成熟城市配电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探路。图为老街永庆坊的电力微改造工作现场。

广西柳州车网互动示范区:建成“十分钟充电圈”,大幅提升充电便利性。图为群众在广西柳州新能源充电站充电。

海南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建成直流元素丰富的“光储直柔”系统和高可靠性电网。图为东屿岛的新能源分布图。

强技术 赋能电网数智化升级

如何让无形的电力情况可观、可测、可控?南方电网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解答——通过数字发、输、变、配、用电,不仅强化智能调控,还促进柔性构网和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发展。目前,南方电网全网995家新能源场站信息已全部接入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并自主研发了“夸父”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预测系统。

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具备高比例清洁能源、高可靠主网架、高度灵活系统调节、高度市场化体制机制的显著特征。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工程。

数字电网,就是用新一代数字技术畅通连接、全面感知、精准分析、智能调控传统电网,贯通源网荷储全环节。其可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能源发电和用电负荷精准预测,配合对海量调节资源精准调度,实现多时空的实时供需平衡。

数字电网还可通过超大规模信息连接和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与传统电气设备联合控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海量设备运行的协同优化、多方主体自动联合调节,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

创服务 引导绿电消费新共识

从城市向乡村延展,南方电网因地制宜,通过数字赋能精准实施农村电网的巩固提升工作。比如,南方电网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建成全国首个高原高寒地区“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基本满足乡里1.88万人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打造了以微电网自发自用为主,大电网提供安全支援和应急备用为辅的偏远山区供电新模式。

云南迪庆维西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实现年平均停电时间由2021年的48小时降至2022年的9小时。图为王打、罗爪移民新村的分布式屋顶村级光伏电站。

通过创新服务,南方电网积极引导全社会的绿电消费新共识,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电市场化交易,搭建全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下的交易、结算、核算、发证全流程交易路径,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截至2023年6月,广东绿电累计成交49.8亿千瓦时,累计核发绿证数量121万余张,涉及用户六百余家,交易规模、交易活跃度全国领先。

未来,南方电网将深入推进“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计划到2025年全面完成电网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新增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推动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5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体制机制将更加健全。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