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影像,让创作成为一场接力

2023年11月4日,第四届“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颁奖仪式及主题论坛在厦门举办。

当下午3点的阳光斜照过大兴安岭的白色雪原,敖鲁古雅的土著居民柳霞面向天空,讲述起鄂温克这个古老的狩猎民族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在飘浮着灰尘的工厂里,年轻的听障男孩跳上桌子,展开身躯表达他对舞蹈的向往。听不见声音的人们无法感知节拍的存在,但在重庆,有一对听障夫妻曾伴着火车驶出时轨道震动的节拍起舞。来到河南安阳,许多人都知道这么一个乐队,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把民乐融进摇滚里。而在科幻的世界观里,AI已经替代了人类,展现出近乎可怕的创造力。

这些故事碎片来自于5部短片,也是今年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的获奖作品。它们讲述着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有些温暖,有些悲情。和大银幕电影有别的是,这些短片都诞生于小小的手机镜头之下,但它们却折射出导演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呈现出当下时代在不同人眼中迥异的切面。

影像,聚焦生活与时代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在获得最佳纪录影片荣誉的《柳霞的太阳》里,那些与驯鹿相伴而生的猎人距离他们有些遥远。但对导演顾桃而言,记录鄂温克族的生活是他人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20年来,顾桃一直在探寻北方边境民族的故事,最后鄂温克族柳霞一家串连起了他几部片子的故事主线。

在这部用手机拍摄的短片中,顾桃完成了主人公从上一代(柳霞)到下一代(雨果)的转换。那个从小接受城市教育的男孩,在大城市漂泊多年,最终还是回到山上,回到母亲身边。但他把现代文明里的短视频、山地车和RAP也带回了大山。失落的狩猎文明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递?顾桃用镜头发出疑问,也用镜头记录下了雨果此刻的答案。

获得最佳艺术探索荣誉的作品《拍子》同样带有鲜明的年代感。导演郭宇峰把镜头对准一对90年代的听障夫妇,他们听不见音乐,只能把双手紧贴地板,感受附近的火车出站时车轮撞击铁轨的震动,借着这样的拍子相拥起舞,30年来每日如此。然而时光飞逝,老城区逐渐失去活力,菜园坝火车站被废弃,生命中的拍子从此消失,丈夫也不再与妻子相依为伴。被留下的妻子,就像每一个被时代变迁遗忘在后面的居民一样,怀念着年轻时的生活。

郭宇峰作品《拍子》画面

《拍子》的灵感,源于郭宇峰曾在火车站附近居住的感受。对一个孩子而言,火车站是城市里最气派的建筑物,他以为这里坚不可摧,永远都不会改变,如同父母的臂膀。然而父母会老去,火车站也会被替代。时代变迁之下,有些东西终究会离开,在感慨之余,郭宇峰也希望人们能珍惜眼下的时光,“跟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就好,我们追火车的人掉了就掉了,但火车会一直往前。”

另一部获得最佳艺术探索荣誉的影片《值得》同样把视角聚焦于听障人士。听不见音乐的男孩“喜悦”深爱着舞蹈,可以打零工为生的母亲历经了太多现实,她只希望儿子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男孩最终还是听从母亲,放弃舞蹈梦想,走上了一条最稳妥、绝不会出错的道路。

站在当下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年轻人就像片中的喜悦一样,总要面临梦想与现实的抉择。从现实出发,似乎舍弃一些东西是值得的。但导演陈志海用一段双人舞蹈告诉观众,生活要脚踏实地,也要诗与远方,他不希望任何人放弃梦想,“要永远保留燃烧青春的力量,去听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无数年轻人还站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徘徊,但一位还在读大三的导演赵悦彤已经携纪录片《凌空跃》夺得华为影像荣誉。这部作品是她在校读电视栏目策划课的结课作业。赵悦彤选择把镜头对准自己家乡的摇滚乐队“凌空”。乐队的每个成员都不是职业艺人,他们各有各的工作,却因为热爱摇滚而聚在一起,坚持了30年。

赵悦彤和同学一起讨论《凌空跃》的创作计划

摇滚的内核是愤怒与自由,但这并不是凌空乐队要表达的主题。他们把细腻的民族乐器琵琶与粗犷的重金属融合在一起,讲述时代的力量、历史的豪情,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气质与个性。

另一部获得华为影像荣誉的影片《GTP》则紧紧扣住今年ChatGPT问世的热点。热爱科幻题材的导演王晓伟以职场中最常见的情节开篇:乙方为了应付甲方频频提出的修改意见,不得不绞尽脑汁修改创意。在乙方设计的广告片方案中,仿生人AI拥有了智慧和自主思想,并设计谋杀前来回收它的人类。但结尾导演却迅速设置了反转剧情,原来由始至终都在引发观众共情的乙方,同样是AI仿生人。

王晓伟作品《GTP》画面

王晓伟坦陈,这部短片的创作动机源于近年来人工智能逐渐走进社会应用层面而引发的一系列讨论,他敏感地察觉到,时代正处在AI为人类生产力带来巨变的转折点。尽管在片中AI仍存在许多缺陷,导演却乐见AI把人类从低效的内耗中解脱出来。

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到今年已是第四届。以这几部获奖影片为窗口,不难发现,导演们创作的原点都基于生活中的微小切面。鄂温克的猎人、迷茫期的大学生、被工作折磨的职场人……每一个大时代的小人物,都在镜头的聚焦下展现出真实的自我。而其他入围作品如《蓝色毛球》《更好的世界》《寻找》等短片,也都不约而同地关注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平常的视角摄取生活的质感。与前三届相比,本届参赛作品的题材及内容更为全面丰富,当下时代的一个个平凡切面,在手机镜头下重构成不凡的故事。这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手机电影的发展趋势:题材越来越大众化,内容越来越贴近现实,传递出的情感也更聚焦于小人物的弧光,进而真正成为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以手机书写生动的时代注脚,传递出影像的力量。

手机,给创作以可能

当人们赖以沟通的手机同时成为一种记录生活的工具,也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刻拿起它,通过影像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态度。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丰富,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它代替了电脑,又代替了相机,现在,移动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创作者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在所有获奖作品中,《凌空跃》是时长最长的作品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拍摄出的素材相当多。选择用华为P40 Pro来拍摄,赵悦彤表示那是“聪明的选择”,因为手机足够轻便,对像她一样的女性从业者非常友好,也不必调参数,只需要“打开—触屏—录制”三个步骤就可以了。

手机影像成为赵悦彤的生活取景器

“尤其在纪录片拍摄中,手机很好地解决了设备操作过于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动人的瞬间是没有办法用相机记录下来的,但手机可以更快捷地捕捉和记录生活。”赵悦彤以拍摄对象的临场状态举例,很多人在相机镜头下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束缚感,但手机因为其足够小,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反而能够拉近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人们的常规认知里,手机影像与大银幕电影的画质天差地别。事实上,从几部获奖短片的画面处理来看,移动影像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支持电影效果的高质量呈现。在《GTP》中有一段主人公在黑暗的房间里看电影的情节,全场唯一的光源来自电视画面发出的暗光。王晓伟原本只是想尝试一下手机在完全没有布光的情况下会拍出什么效果,也设想过出现高噪点、果冻效应等等情况,没想到成品的精细度超出想象,甚至没有做后期调色,就直接放到了成片里。郭宇峰在拍摄《拍子》的年代戏时,也对手机的表现力感到惊喜。尽管只是原色直出,当镜头对准90年代布景的时候,他仍然被屏幕里强烈的“电影感”和“时代感”所打动。

郭宇峰用华为P60 Pro拍摄《拍子》现场

王晓伟拍摄《GTP》,只用到了一台华为P50 Pro,这也是他日常使用的手机。他曾把片子发给朋友们交流,其中不乏一些拍长篇电影的导演,大家都一致怀疑,手机影像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在很多人的概念里,《GTP》呈现的画面只有相机才能做到。然而景深、色彩还原度和防抖都已内嵌在手机当中,最简单的设备也能拍出优质的作品。

“手机影像的出现,无论从技术成本、资金成本还是时间成本上来说,都能让影像创作者以最简单的方式参与其中,也打破了普通人参与影像创作的最大障碍和壁垒。”王晓伟说。

技术和资金一度划开了入门拍摄者与专业导演之间的鸿沟。和《值得》的主人公喜悦一样,导演陈志海也面对过梦想与现实的挣扎,并感慨,当资源受限,独立导演的创作很容易走入瓶颈。然而手机的一体化功能把美术、灯光、构图等传统电影拍摄中的辅助部门全部集成在一台设备中,不但“所有功能可以一瞬间达成”,大大节省了成本,而且可以迅速实现传播。

陈志海作品《值得》画面

“假如我拍摄4个镜头,立刻就能在手机上剪辑成1分钟左右的短片,然后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工业流程,这是手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对于我们独立导演来说,手机就是不可或缺的。”陈志海说。

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导演通过影像要表达的思想,归根结底需要抵达观众。赵悦彤认为,这正是影像的力量之所在。“创作者拍摄了一部电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众接收到这种表达,感染到这种情绪,会产生自己的理解;观众进而也想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影像的力量,它会被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而帮助这时代下的每个小人物传递出力量的,是手机电影技术的不断跃迁。2022年,华为发布影像品牌“华为影像XMAGE”,围绕光学设计、机械结构、光电转换、图像算法等四个核心领域构建技术创新与突破,带来原色、鲜艳、明快这三种标志性的影像风格。今年最新推出的Mate60系列,又为用户带来了更优秀的拍摄体验。全焦段超清影像、风驰闪拍、超聚光影像系统、人像和宠物拍摄算法……种种创新帮助人们记录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在持续的技术创新下,华为正不断提升影像能力,突破移动影像边界,引领移动影像赛道。

未来,从此刻出发

华为影像能力的不断进步,不但推动了移动影像技术的整体发展,也为广大创作者乃至整个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

对于那些以获奖为契机得以把作品推向业界和市场的创作者来说,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无疑是宝贵的平台。作为在读学生的赵悦彤,收到入围通知邮件的时候还难以置信,因为学生创作者和从业者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过遥远。但与影视行业的金字塔尖近距离接触,给像她一样的高校创作者创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站在这里,我至少内心觉得差距缩小了,我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从业者)那样的人,让我坚定地在这条路上发展下去。”

“半路出家”的王晓伟同样因获奖而备受鼓舞。和科班出身的赵悦彤不同,王晓伟进入这个行业只有短短四年,此前他没有学过任何技术,唯有一个电影爱好者的热忱。明年他也打算拍摄一部正式的长篇电影了,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获得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的肯定,无疑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它证明我有能力和实力去胜任职业导演的工作。”也已经有不少制片方主动联系他探讨合作。

王晓伟用华为产品协同创作

以一部短片为起点,华为帮助许多优秀的电影人推开了通向梦想的大门,连接起独立导演与业内资源之间的通路。于是,无数创作者的表达得以在更大的空间里延续,天性和想象力被最大限度地解放,平凡的生活亦能折射出深刻的价值,影视行业也迎来了新鲜的浪潮。

一个行业的活力永远源自参与其中的人。移动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了电影行业的准入门槛,有自我思考和表达欲望的创作者,哪怕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也能够凭借一部手机闯入这个行业。这当然会对传统创作者形成冲击和挑战,但王晓伟认为,这种冲击是良性的。

“华为搭建的平台是给有实力的人一个渠道,去和大家竞争,去成为行业里的一份子,促进这个行业产出更优秀的作品。这是一个正向促进的作用。”

手机电影是新兴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尽管目前移动影像创作还以短片为主,但几位获奖导演都认为,接下来必然会有大量长片出现,就像长达半小时的《凌空跃》,“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陈志海认为,手机电影很快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并一定能有进入院线放映的机会,因为手机电影的内容与观众的距离更近,“强故事、强关注、强共鸣”,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陈志海作品《值得》剧照

于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手机电影必将成为对工业电影尤为重要的补充。当这股新生的影像力量足够壮大,又将给电影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这是值得全社会期待的悬念。

无论变革以何种形式发生,手机电影所呈现的,一定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在导演郭宇峰看来,即便每个人都是小人物,但当人们开始关注自我时,生活就是最大的事。

“大时代是由好多小人物组成的。写好身边的人、拍好自己的家人、呈现出自己想象中的小小的故事,这些其实就是当下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东西。”

这正是影像的力量。大时代的角落,平凡故事的弧光,转瞬即逝的情绪和小人物狂野的畅想,统统可以借由手机镜头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随着移动影像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手机,记录生活的痕迹,记录时代的变迁。“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属于一小群创作者的未来。此刻,它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所植下的,是朝向未来的、更深远的手机电影启蒙与文化感染。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