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成之君还是折腾女王?从“武周新字”看武则天的历史形象

对那些权力来源合法性较弱,而“僭主”色彩较强的君主来说,他们往往处在一个充满敌意且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倾向于使用服从性测试筛出和消灭反对者。而对那些权力合法性较强,或自身政治智慧超群、实力强大的君主来说,这种内耗则显得没有太大必要。

责任编辑:陈斌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有名有实的女皇帝,历史上对于武则天的评价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演变过程。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是由男性主导的强权社会,女性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的“半财产”地位决定了她们往往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的。因此对于武则天的这次“逆袭”,在古代历史上不乏“狐媚惑主”“牝鸡司晨”的批判。

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几乎基于完全相同的原因,武则天又因为其“反抗性”被推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相关的正面评价往往避开其在处理边疆问题上的重大失误和灾难性后果,着眼于其在位期间对科举等一系列制度的增益化改革,盛赞其在内政治理方面的成绩。

守成之君Vs折腾女王

然而随着对武周时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武则天在内政治理方面的评价也开始出现分裂,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是典型的“守成之君”,她在治国中取得的功绩,绝大部分是在太宗时期的基本政策体系上进行的修修补补。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折腾女王”,她在位期间不但任用武家子弟,大肆培养酷吏,营造恐怖政治氛围,而且进行了很多毫无意义的“改革”,造成了极大内耗,国家深陷严重的边疆危机之中,而且出现了人口隐匿、逃亡问题,国家有了走下坡路的迹象。

从史实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折腾女王”的说法显然欠缺了一些深度,笔者将从“武周新政”中最典型的“则天造字”中,对这一说法进行剖析。

“折腾”可能是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丰富的词汇之一,《现代汉语词典》对“折腾”一词的释义有三个,分别是最接近其词语本意的“翻来覆去”,以及两个延伸意思“反复做某事”和“折磨”。但实际上这个词的词义的外延和内涵要大得多,但通常是偏向负面的,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穷”与“折腾”组合成“穷折腾”一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