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求会 | 2023年我印象深刻的四本新书

在学术资源垄断仍然严重的当下,坚持做自己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其中的艰辛不用多说。

责任编辑:刘小磊

2023年,读了十来本新书,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四本。

第一本是60后学者陈晓平的《近人近事探案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我与陈君相识时,他还在经营旧书店。后来,他把书店关了,一心一意做学问,“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成了他的营业新场所,“民间学者”成了他的新标签。在学术资源垄断仍然严重的当下,坚持做自己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其中的艰辛不用多说。不过,这些只是我的感触,陈君这本书压根不打悲情牌,而是靠实力征服那些傲娇者。

陈著所探之案,以粤人粤事居多,让我这新粤人看得津津有味。比如,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生父究竟是谁?珠三角的“自梳女”和近代最早一批女权主义者有着怎样的历史联系?开埠后的上海是否真有一个“粤沪新人网络”?孙中山和宋庆龄日常交谈为什么用英语?邓铿被刺和陈炯明有没有关系?“丁龙讲座”纪念的丁龙是山东人还是广东人?“史语所”的原址到底在哪里?其中,《中研院史语所原址发现记》一篇特别重要。该文在忠实记录陈君及其同道十年探寻全过程的同时,也为今日治史者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既要大胆质疑,更要小心求证;既要埋首书斋,还须走向田野;既能勘探现场,又能重现旧貌;既要钻故纸堆,还要用互联网;既擅单打独斗,又懂群策群力。2019年3月14日,《南方周末》刊发此文,引起多方关注;20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