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西川谈写作:从0到1和从1到1万万丨N-TALK文学之夜

编者按:

本文据作者2024年1月5日在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的演讲整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不论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哪一步,我们可能都最终不得不回头看一眼诗歌,不只是看一眼诗歌,而是诗歌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所带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刘悠翔

西川,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图为2024年1月5日,西川在北京参加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南方周末资料图

今天我要谈的这个题目听起来有点吓人,《从0到1和从1到1万万》。其实这个“1万万”是我随便说的,到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

南方周末跟我说能不能谈一谈诗歌之用,它有用还是无用。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又让我谈诗歌?因为我自己是个写诗的人,刚才主持人已经稍微有点介绍,我实际上干很多工作,不仅仅是写诗,我觉得南方周末太小看我了,以为我就是谈点诗,没完没了地谈诗,我自己有时候也感觉到有点烦了,就是让我谈诗。而且这个话题——“诗歌有用还是没用”,其实我相信大家内心里是有答案的。

既然有答案,为什么还要让我谈谈这个话题?我就拿不准了,但是我试着靠近这个话题。不论你的回答是诗歌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一般人都会觉得你这个话题、你这个回答本身不一定那么靠得住。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思维是一个人文思维,是一个文科思维。当下网络上有一种舆论,就是文科对于国家是没什么用的。如果文科的人要说话,会遭遇到很多人非常“真理在握”式的驳斥,所以我就不试图回答诗歌是有用还是无用的,我会引用别人的话。

这样一种情况当然也跟这些年来的文化场域有关系,我们已经养成了这样的文化氛围。举一个小例子,95%的综合大学的校长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只有5%的综合大学的校长背景是文科的。人文类的话题当然可以讨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历史问题,这些话题姑且放在一边,你要讨论诗歌问题,就变成一个特别可笑的话题,就是,怎么在这个年头还有人专门讨论诗歌?变得非常有趣。

“诗歌和机器一样有用”

回到刚才我被问到的这个话题,诗歌有用还是无用?我自己没法给出一个回答,但是我想引用一位美国诗人的话来回答,这个人叫弗兰克·奥哈拉。弗兰克·奥哈拉是二十世纪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天才式的诗人,他是纽约派重要的人物,但是40岁就去世了。他有一首诗叫《阵亡将士纪念日1950》,在这首诗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有意思,他说“诗歌和机器一样有用”。我就会反过来问一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