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事业发展只有进行时":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鲁广锦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及相关机构里的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可是在那里工作的中国人只有几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人权学绝对不是一个学科的问题,国际上研究人权的专家学者中,除了法学背景的,有的是研究历史学的、政治学的、哲学的、社会学的等等。实际上严格地讲,人权和政治哲学的关系更大,它是关于人和国家关系的理论。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1年4月9日,吉林大学第一届人权学研究生论坛于南湖宾馆南二会议室召开,鲁广锦在发言(图片来源:吉林大学官网)

2021年4月9日,吉林大学第一届人权学研究生论坛于南湖宾馆南二会议室召开,鲁广锦在发言(图片来源:吉林大学官网)

自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以来,已经历三十余年。2023年12月,随着中国首个人权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落地吉林大学,人权学科建设迎来新的历史节点。

作为吉林大学人权学科领军人才,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鲁广锦从事人权研究有关的工作也有30年了。

1994年,鲁广锦离开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到原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工作,历任中央外宣办一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八局局长,七局局长。2014年,机构调整后,鲁广锦任中宣部人权事务局局长,同时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秘书长。2022年,卸任中宣部人权事务局局长的鲁广锦开始担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一职。

近日,就中国人权发展历程与人权学科建设,鲁广锦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改成人权事务局后,更加专业一点

南方周末:你从1994年开始在中央外宣办工作,彼时宣传系统对人权的关注多吗?

鲁广锦:那时候人权宣传工作主要由中央外宣办负责,中国人权研究会是1993年成立的。在那之前,中国政府1991年发布第一部人权白皮书时,中央实际上就已经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研究怎样把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成就给传播好,同时也积极地应对国际上一些人权舆论。

南方周末: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外宣办)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