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退三步重回老路:阿根廷两次经济自由化改革为何失败

米莱是第一次当总统,但阿根廷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过河”了。米莱能否让阿根廷经济续写一百多年前的辉煌,能否给世界带来一个“样板”?

责任编辑:陈斌

米莱就任阿根廷总统已经一个多月了,他在短期内密集推出了多项政策,大力推动阿根廷往小政府、大市场的方向上走。这势必会触动部分利益集团的奶酪,所以也必然会遭到抗议和反对。米莱的支持率已经开始下降,工会也在筹备更大规模的罢工抗议活动,米莱的任期才刚开始,四年内能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还充满变数。

实际上,这并不是阿根廷经济自由主义路线的第一次尝试,1970年代和90年代,阿根廷分别进行了两次激进的经济自由主义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阿根廷经济不仅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而且再也没有回到常态化发展的正轨上来,人们对经济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也没有得到改观,还是在改革的大河里来来回回“摸石头”,就是没有成功过河。

第一次改革浅尝辄止

阿根廷第一次经济自由化改革发生在1970年代中后期,当时庇隆第二次执政,使阿根廷再次陷入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1976年3月14日,军人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当时庇隆夫人,也就是伊莎贝尔•庇隆政府,实行了长达7年的军事独裁统治。

而当时在1973-1976年,紧挨着阿根廷的智利,在皮诺切特军政府的统治下,推行自由主义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阿根廷这边本身就是希望国家走出庇隆主义的军人发动的政变,他们也希望国家走出困境,回到正轨上发展。他们非常认同皮诺切特在智利的改革,认为必须彻底改革以国家干预为主的经济模式。

军政府任命了经济学家马丁内斯•德奥斯担任经济部长,负责推动改革。他跟今天的米莱类似,也是一位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利用手中的独裁权力,强推了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措施,主张通过自由竞争和限制国家的作用,建立一种“生产型经济”。

他初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控制通货膨胀,削减财政赤字,平衡国际收支。改革汇率政策,实施货币贬值。削减公共开支,冻结工资,以减少公共部门的赤字。同时争取外资支持,以扩大国内投资。在经济危机得到初步控制后,他开始实行经济开放,开放国内市场,降低进口关税,鼓励进口。另外,改革宏观经济结构,中止对工业出口的补贴;改革金融体制,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批准建立新的银行和金融机构。

阿根廷的这次改革,虽然以智利为榜样,但学习得并不彻底。德奥斯只进行了金融自由化、对外开放和汇兑自由化等方面的改革,并没有真正实行私有化改革,并未有效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相反在某些领域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而且仍然没有走出举债发展的老路,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急剧增长,最终导致陷入债务危机。

1980年阿根廷再次发生经济衰退,1981年经济就濒临崩溃了,比索贬值400%,通货膨胀率达100%。抵押贷款利率高达100%,大批债务人濒临破产,无法偿还贷款,也导致大量私营企业无法偿还美元债务。国家被迫将这些私人债务国有化,致使公共债务剧增。

1981年,德奥斯下台,新上任的经济部长随即改变了阿根廷的经济政策。1982年4月英阿马岛战争爆发,阿根廷高估了和美国的亲密关系,英美等国家开始对阿根廷实施经济封锁。8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