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用文字固守真诚 | 2024超级新年派对

诞生于1984年的初春,南方周末在2024年迎来创刊40周年。值此之际,南方周末启动全新的新年庆典活动——超级新年派对,集合各领域杰出人物代表,通过演讲分享、文艺表演、新年对谈等形式,共同开启思想盛宴。

活动中,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以《用文字固守真诚》为题进行分享。

本文将分享内容辑录如下,有部分删节。

我觉得南方周末应该是中国报业平台上的一个传奇,南方周末在许多方面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南方周末的存在依然能够令许多人重新唤起对于记者、对于报人这样一种职业的敬意。我们知道1980年代初的时候,作为一名记者这样的职业是颇受人羡慕的,如果一幢楼上架着某某报社,有人经过的时候,尤其是青年人经过的时候,也是心怀敬意的,甚至在当时年轻人谈恋爱的时候,对方如果是报社的人,那可能成功的几率会比较高。

我重温南方周末在中国现实中存在的四十年,我确实还是有很多的感慨。中国的改革开放应该是首页翻开在广东,最初的内容使我们知道了两个以前从来不知道的名字就是蛇口和深圳。但是后来,有一种说法就是:北方看南方,南方看沿海,沿海看广东,广东看深圳和蛇口,全国看中央,就这样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要进行磨合的一种关系,我们都能够从当年的《南方周末》这一份报纸上读到及时的、有深度的,并且有超前性的一些诠释。在这些方面南方周末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有贡献的。

我记得我当年所住的地方应该是北京电影学院更前面一点,当年的书刊报亭来了《南方周末》是要特地写出告示的,报亭的人用毛笔在纸版上写道:“《南方周末》到了”,就算过了一天,甚至过了两天也不会撤下来,依然摆在报摊上,因为可能有人还要专门来收前几天的《南方周末》。我当时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传达室经常会寄给我报刊,当我去取报刊的时候,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和喜欢读报的同志会在我这里取走一些刊物,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还有一份报纸《南方周末》。

我当时有两点(想法),第一点这么好的文章,可以成为美文的文章,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一定是年轻人写的,南方周末有这样的年轻人,是男性还是女性?TA用了多长时间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所以当时会给我一些感动。我要谈到(另)一点是什么呢?是关于这样的一篇美文,我从字里行间听到了真诚,听到了温度。你内心没有真诚,你自己写试试,你写不出来那样的文字,你没有温度,也写不出来。

前几天我在外地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们还在问我文学边缘化了,文学风光不再,您有什么感想?文学边缘化就边缘化了,不在就不在了,反正以前在过,以前有一些书能留给后人看就可以了,我们没有书看的时候我们听歌也很好,但是南方周末使我感觉到文字永远不会边缘化,而文字恰恰是在我们今天各方面的年轻从业者那里,他们使汉语言在当下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需要这样的真诚,需要这样的温暖,南方周末的办报理念——正义、良知、爱心和理性,这需要用可持续的文字水平、温度来传达,我们固守这个里面的真诚。

对南方周末也是,因为作为老朋友,(我)还是有一点心里话要说的:继承曾经的传统,持续地关注民生问题。而在关注民生问题的时候,可能还要分出精力来关注一下当下青年们的工作、恋爱,生活,一切方面的喜怒哀乐。这个尤其是我们南方周末青年的笔杆子们要担起的义不容辞的事吧。

继续往前走,困难依然很多,今天办报不容易,每走一步可能都会面临新的,比如说网络的影响和冲击。

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要做:今日之中国,不缺批评家,我们14亿人中有那么多已经成了批评家,还有那么多人准备成为批评家;也不缺分析家,我们有那么多人关于中国的现存问题、中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问题,我们能分析得头头是道,我这些年简直是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这样的。我们也不缺实干家。

换句话说,我们不缺意见领袖,我们只缺能够提出方法的人。今日之中国,甚至我觉得全世界一切的主意、一切的主张、一切的分析,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方法”两个字,请拿出方法来,可操作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觉得南方周末在以后的话,实际上要凝聚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真的是不说空话,可以团结、凝聚一些,真的对于中国问题有深入思考的人,只提方法一二三,A方案不行,B方案可不可以,不断地在适时的时候,把各方面的问题的症结,对此提出一些方法。

更多精彩视频将同步在南方周末App、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号发布,敬请关注。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