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旷野中,只选一条道路的人

直播行业里,每天的新人多如雨后春笋,红海竞争中,少有人能永立潮头,但迄今为止,张大仙仿佛是那个珍贵的例外。

2023年,游戏主播张大仙久违地迎来了一段休息时间。

提及休息的日子,“无聊”成为他最高频的形容词。“每天吃了睡,醒了就看一下动漫,但这样挺无聊的。”挣扎、困顿,他感到强烈的不适,也曾试图说服自己:“要不就这么退休得了?”但很快又自我否定,“太无聊了,退休我也不知道要干嘛,想去玩也不知道要玩啥。”

一个月后,他终于认清现实,“这样不行”。他不是那种能闲得住的人,一定得找点事干。

过去七年多里,他几乎全年无休,每年的直播时长超过一千小时,日均直播四个小时以上。他对直播内容的严苛近乎成为执念。不直播的时候,他依然时刻处在内容输出与输入的状态。

最初,《王者荣耀》作为新生的手游代表时,张大仙也还在做着自己的游戏节目编导。彼时,没有人会料想到,《王者荣耀》即将开启并引领新的风潮,成为很多人玩的第一款有电竞属性的游戏。天地广阔,平等地赋予了每个人大展拳脚的可能。一批批热血的年轻人曾站上风口,在《王者荣耀》的巨轮上,顺水行舟,不断向前。

当然,中途离场的主播也不少。潮起潮落,人来人往,主播们的座次几经变化,张大仙始终站在船头。

社交平台上充满了对张大仙的讨论,他们争论“张大仙的好脾气是不是装出来的”,也讨论“张大仙如此努力背后,是不是藏着对失去《王者荣耀》一哥的焦虑”。对于这些声音,张大仙从不解释太多。

在大众眼里,每个顶流主播都谜团遍布。直到休息那段时间,张大仙才有时间解开自己身上的谜团,尝试思考这个问题:张大仙如何成为张大仙?

躬逢其盛

太阳照耀着大地,绿色的树叶从树枝上喷涌而出,就像电影镜头中迅速生长的一切一样。熟悉的信念回到了我的心,夏天来了,新的生活开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或许,张大仙的出现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的游戏技巧、能力素养,他的说话方式甚至外貌,他的情绪稳定、正能量,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游戏直播的期待点,恰到好处地熨帖着这一切。从来没有什么一夜成名的故事,不过是一千夜的努力有了幸运的结果。

1月21日,《王者荣耀》抖音直播全面开放的当晚,在一众“开饭开饭”的弹幕中,张大仙终于在自己的抖音直播间正式开启了《王者荣耀》的首播。标注着“新人”标签的直播间开播短短1分钟,在线观众就冲到10万以上,8分钟拿下全站人气榜第一,10分钟内点赞破亿。一声“Timi”的响起,无疑契合并凝聚了来自各方的期待,数据是最好的彰显热度的方式。

最终,本次直播点赞量超10亿,累计观看人次超过4700万。截止至撰稿时,张大仙抖音个人号粉丝已经超过5300万,数量远超其在原平台沉淀多年的2917.1万。

张大仙抖音账号数据

不直播的日子里,张大仙也没停下对《王者荣耀》的关注——自成为《王者荣耀》游戏主播,他始终将《王者荣耀》作为自己生活与工作的全部重心。研究有关《王者荣耀》的一切,似乎成了他的一种本能。他会跟着《王者荣耀》的传播节点走,跟着新英雄、新皮肤、版本更迭后的英雄梯度变化,构思新版本的新玩法。跟着“版本”走,总没错。

2016年10月28日,《王者荣耀》游戏迎来一周年纪念日,官方宣布游戏玩家数量突破两亿。与此同时,第一支职业战队的出现,也让《王者荣耀》电竞开始萌芽。随着《王者荣耀》爆发式的玩家增长,张大仙有了第一个10万粉丝。他截图发了条朋友圈,“只发图不说骚话,解锁成就。”

从第一个10万到第二个10万,他用了20天。两个月后,他更是成为百万量级的主播。

七年间,有些认知从未改变,有些变得更加深刻。直播数据从来都不是张大仙在意的事情,不同于电商直播逻辑,他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细水长流的“陪伴”。强烈的分享欲是他作为内容创作者自始至终的核心逻辑,他不愿意做一个公式化的游戏介绍员。他认为自己不过是躬逢其盛,将自己的成功更多地归因于幸运——是多种因素加持带来的红利,让他撞上了时代的风口。

他也刚好接住了这一切。历经了多次职业生涯的切换和重启后,他越发坚定了在人生旷野中只选择“主播”这一条轨道的信念。一款游戏得以长青,需要持续为玩家提供优质内容。对于主播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从这个赛道杀出来的人要比较纯粹,没有杂念。”

纯粹的人

目标从来就不遥远,一步步,一天天。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电视剧《繁花》

能一直留在“巨轮”之上并与王者共赴荣耀,在主播的江湖较量中保持胜利者的姿态,时代始终好像更偏爱纯粹的人。

张大仙便是这样的人——无计划,无目的,所有行为依靠纯粹的热爱驱动。几千万的粉丝背后好像意味着更光鲜更精彩的人生,但某种意义上,他的生活也比大多数人乏味、无聊。尽管他并不觉得。在这种单一又重复的生活里,他每天都会因为来自直播间那一头不同的用户反馈而充满新奇。在这个熟悉的场域中,他把每天发生的新故事称为“挑战”。

稳定直播的时候,张大仙已经形成了极精确的、昼夜颠倒的生物钟。他一般中午十二点到两点间醒来,下午到晚上七点半直播前的时间用来配音、检查内容、文案,流连于每个视频的评论区。下播后,复盘这一场直播的观众反馈,一不小心就到了凌晨两三点。饿了就点个夜宵,看看剧,再到凌晨五六点睡去。

这就是张大仙全部的生活常态,以24小时为期,围绕着《王者荣耀》,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地转动。

对张大仙来说,他的日常穿梭于两个世界。直播间喧嚣、热闹,而线下的他日复一日地独处。直播间里的张大仙是个随和的人,怎么着都行。他苛刻和精细的要求几乎都体现在家里。除了工作的出差,他几乎不出门,也不出去旅游度假。在家里,每天穿的都是短袖,对他而言,北京似乎只有夏天。

椅子高度要恰到好处,得是一个最适合能够一目十行看到弹幕内容的高度;音响的音量要精准,稍大一点就容易有回音;客厅要改造得宽敞一点,不直播的很多时候,他就喜欢拿着手机在家里转来转去,之前家里客厅太小,不够他走的。每天直播能坐5个小时,但白天又仿佛换了个人格——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也没什么明确的目的,但就是坐不住,朋友去他家聊天或者谈业务,他也是坐不了两分钟就要站起来晃晃,还要一边抬手按住朋友,跟人家解释,“你坐着,你坐着,我这是有病,我站着跟你说就行。”

张大仙给粉丝展示减肥成果

张大仙没做过MBTI测试,直播间的氛围永远“骚话满满”“嗨翻天”,但他的朋友认为他绝对是个“I”人。私下里,他讲话沉稳,宅到极点,不过也爱笑、赤诚、孩子气,会在每一次线下活动之前疯狂突击减肥,也毫不讳言自己有时也会羡慕北京土著房东手里的钥匙串和自己试图培养钓鱼爱好却从来钓不上来的失落。有时候有点拖延症,明明已经坐在直播前,却不打开摄像头,粉丝们称他“七点半左右直播,但从来不左,基本都右”,而他在此刻窥屏看看大家都在聊什么,享受这一点隐秘的愉悦感。

作为最早的一批手游主播、最早一批《王者荣耀》主播,他自认并不具备足够敏锐长远的前瞻性。

出于热爱,他曾在2013年WCG比赛中获得了四强的成绩——看起来可观,他却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顶多算个游戏高手,而不是顶尖的天才型选手。“天赋决定了你能不能在职业这条路上走,我明显感觉我走不通职业这条路。”认识到这个事实的那一刻,他不免有些失落,“但不影响我的热爱”。

他想,要不干脆先入行幕后,从了解制作流程开始,“别横冲直撞了”。2016年,他做起了游戏节目编导。彼时,《王者荣耀》直播是最新颖的模式,新颖到鲜为人知,它最初掀起的水花也不大。

因为公司的业务发展使然,张大仙第一次接触到《王者荣耀》。他无意中发现,具有丰富游戏经验的自己,对于MOBA类游戏的核心机制和打法太熟悉了,做《王者荣耀》的教学简直信手拈来。最初他还在做着“老本行”,剪辑《王者荣耀》的教学视频,但只能一周一更。

他很快意识到,制作周期太长了,效率跟不上。他索性开了个直播,一边打一边解说,一边赢一边和观众唠嗑这事儿对张大仙来说出奇的简单。

张大仙不是个有仪式感的人,诸多看似重要的时间节点他都不记得,更不会专门庆祝——比如第一次直播是在哪一天,比如主播生涯中每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里程碑时刻。很多时候,仅有互联网替他记得,并且还能寻觅到一些当年曾留下的零星的数字遗迹。

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场直播,共有9个人进入了直播间。那天,有个人在弹幕中问他,“你是做(王者教学)视频的那个吗?”过往,他发布过一些内容,而这是第一次,在宏大庞杂的互联网信息海洋里,他在直播间以另一种方式真切地收到了另一端的反馈,像是一个遥远而美好的信号回声。

他做出肯定的回答并问对方:“你想看(我打)什么?”对方打出了一个英雄名字,于是他就这样用这个英雄给9个人进行点对点的教学,播了整场。

那个英雄是李白,那场直播结束后,他拥有了9个粉丝。“可能也是因为他问了我一嘴,我回了他一嘴,种下了一颗种子。”在属于“张大仙”的故事里,这是一篇无比理想、梦幻到甚至有些不真实的序章。用他的话说,好像是一种“宿命感”。

以“努力”为名

每当你要批评别人,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你拥有的优势。——《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一次线下活动时,看到台下很多炽烈的等待他的眼神,张大仙真正地有了一种“火了”的实感。从小到大,他从来都不够优秀,永远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还不错的表现护送着张大仙一路升到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甚至读初二年级时,课余时间,张大仙曾代表省里参加了NOC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捧了个二等奖回来,到了高中,“里面那些兄弟真的太会学了”,“卷”得他有点难受,他无法在一个高压的氛围之下仍然保持很好的学习兴趣和状态。全高中一千多人,他老是在三五百名晃悠。老师有时也会苦口婆心地提醒他,“200名就是生死大限”,掉出了年级前200,不应该是这个班学生的水平。

父母工作忙,不怎么过多地在学习上管控和干涉他,也对他将来要考怎样的学校、成为怎样的人并没有过太高的期许。周末的时间是张大仙少有的放松,不过他也足够自律,考得好一点,才会去玩游戏娱乐下;考得差,他自己就会老实地静下心来学习。

在世纪之初的大众文化语境中,游戏一直被污名化。张大仙羞于提及自己最终500多分的高考成绩,但他不吝于表达对一路以来遇到的老师的感恩——他们都在用自己恰到好处的方式,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诲和引导,让他不至于偏离轨道“长歪”,却也没有矫枉过正。

当年学习上没“卷”的那些日子,全转移到了做主播之后的每一天。在张大仙印象里,曾有一位头部主播,一个假期没播,再复播时,人气有了明显下降。这在他的心里又打下了一个烙印,让他得以观照自身:“主播好像就应该是天天播的”,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贯彻了这个原则。

“我父母是做零售批发生意的,365天不休息”,从小看着父母辈的勤勤恳恳,潜移默化之下,张大仙从来不觉得工作是一件痛苦的差事。在他潜意识里,不休息也是正常的,从前做栏目策划时,经常只在沙发眯一会儿就算睡了。有时为了赶进度,他恨不能天天住在公司。别人周末放假,但张大仙永远在“拼”,永远精力旺盛,也永远能迅速回血。

努力和坚持的馈赠很快得以兑现。那一年的十一黄金周,很多大主播都出去度假了,他依然坚持每天上播,许多游戏玩家涌向了他的直播间。张大仙的直播有趣,又一直“在场”,一个假期过后,整个平台的游戏格局发生了变化,他跃升至了平台主播第一。张大仙对外一直保持谦逊,“《王者荣耀》成就了我,它需要有人为玩家提供优质内容,我恰好能做这件事。”

因为高超的技术实力,张大仙也有了平台“第一骚仙”的光荣称号,后来他又被官方公认为“国服第一露娜”。

张大仙与露娜

而在大家口口相传的《王者荣耀》的游戏主播江湖排行榜里,他逐渐被更多人认可,被称为“王者一哥”。尽管张大仙从来不接这个茬,他更喜欢大家叫他“王者一胖”,符合他的“吨位”,“有点那个意思”。细数过去的几年,他几乎雷打不动地每天出现在直播间,偶有因为其他工作无法开播的,也会专门向大家请假。平台过渡期间,他围绕着《王者荣耀》做内容创作,自媒体矩阵做得风生水起。

尽管一路辗转,但很多人仍然把张大仙的名字和《王者荣耀》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事无巨细,钻研游戏版本、英雄、输出技巧,坚持每天直播和粉丝互动,轻巧接住的那个梗、好像永远抖不完的包袱是天赋,也是因游戏而生发的热爱。当天赋迎面撞击了情感与热爱,便能撬动起《王者荣耀》流量之后的巨大杠杆,成为业内传奇。

正向循环

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癫。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仙剑奇侠传·酒剑仙》

张大仙从直播行业野蛮生长的初期阶段而来。资本疯狂布局和货币涌动的浪潮中,一时泥沙俱下。彼时,关于主播们的负面信息和报道层出不穷,他没有把直播的事主动告诉家里人,“感觉我顶着主播两个字就没有那么正义跟阳光。”

他期望着有一天,直播能够成为一份被认可、摒弃了有色眼镜的职业,他憋着一口气,约束自身,“不希望哪一天我同学看到我在做直播,会认为这是一件很low的事情。”很多主播遇到不给力的队友时,都忍不住会骂咧咧,愤怒仿佛也成了直播间一时能够引起共鸣和互动的情绪高潮。但张大仙从来都不会宣泄不满,而是以打趣化解——也许正是这一点,让他声名鹊起。

但这也意味着,很快瞒不住家里了。有一次,不玩游戏的表哥和同事一起出差坐高铁,旁边的同事正好在看他的直播,听到耳熟的声音,表哥凑近一看:“诶?这不是我弟吗?”

张大仙这个ID来源于《仙剑奇侠传》的酒剑仙,这个人物角色太吸引他了——武功高,教李逍遥御剑术,形象帅气,爱恨分明。于是他给自己起了“张大仙”的名字,还仿着酒剑仙的人物诗“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给自己的口号改成了“千局乐不疲,唯我张大仙”,后来前半句又被观众改成了“千局尿不停”。

很多梗来源于他和粉丝的互动,比如“尿王”就是粉丝们给他起的无数绰号之一。他总是乐呵呵地应承下来,在直播间遇到互相甩梗的粉丝,两个人一起抖机灵、相互博弈,构建了与“仙友”们之间的独特语境。这让张大仙觉得快乐,也成为他觉得“直播效果很好”的最高评判标准。每天的复盘里,只有想到“有几个桥段我挺喜欢的”,他才会觉得满足,会为自己的某一个操作或者抛出的梗沾沾自喜,要是发现了和他想到一块去的网友就觉得无比兴奋,睡得超级踏实。但如果一天的直播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点,他就会觉得“今天一般”,会心中有愧,辗转反侧,“恨不得爬起来再直播一下”。

张大仙五千万粉丝达成的纪念

远离直播这片“江湖”中的一切纷争,永远只和自己的内容较真——如果说最开始一波流量的到来,是源于张大仙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对于市场用户注意力的争夺,那么真正让“流量”变为“留量”的,则是以“高素质”为代表的个人魅力,是他操作犀利、言语风趣的内核。他如同直播行业中的一股清流,静水流深。他从未想过,人们对于游戏主播的要求和审美,某种程度上被他塑造了。

在知乎话题“怎么评价《王者荣耀》主播张大仙?”中,有位网友写道,“无论是哪个后来者,张都是他们无法超越的一座大山……张大仙就是那种即便不是他的粉丝,也会觉得他很顺眼的一类人。”

张大仙从不想居功自己影响了行业。但赞美如潮汹涌而至,他作为标杆承载了行业内外有关于“完美主播”的想象。他想,或许“影响行业”从来不是说“需要去做一个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让行业怎么怎么样,而是更多地从自身出发。你就坚持你所想的。做得很好,然后其他人看到了,他就自然而然被你影响了”。

“陪伴”的意义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

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爱的。——《飞鸟集》

张大仙最近听身边人讲起朋友的故事。一个在英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不懂中文,但前段时间就靠着每天看他的直播熬过了很长一段生病的日子。他起初以为是个段子,追问“真的假的?他都听不懂中文怎么看?”对方告诉他:“用翻译软件翻译过来看。”

这些事情他都是后来才知道。但直播却在那一刻有了具象化的意义。事实上,很多粉丝都是如此。游戏玩家和忠实粉丝看大仙的直播,都会跟着他走。他去哪个平台,粉丝也会跟着迁徙。每天晚上,一部分粉丝会惯例打开直播,但不会紧紧盯着直播间,把他的声音当做自己日常生活的背景声,或者当成一个电子榨菜。“他们就觉得,有一个人在旁边絮絮叨叨挺好的。”

在直播间闲聊的时候,他问:“你们真的把我这当电台了?”很多人说“是的”,还有人揶揄他说:“贼好睡觉。”

直播到现在,不少玩家质疑他“变菜了”,他曾经嘻嘻哈哈地回复:“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们变强了?”采访中再次面对提问,他开玩笑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对着我使劲揍。”但他又真诚地回顾了自己的心态转变历程。

做主播初期,他也曾惯性认为游戏主播一定得是天下无敌,是玩这款游戏玩得最好的那个。那时,年轻气盛却也意气风发,他确实遇到谁都不怕、都能赢。后来,涌入游戏的新生代也能玩得很好,甚至比他更好。他不再执着于要比拼,要超过其他人,而选择开始更多地专注自己。

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随着他接触到更广阔的舞台,他对这个职业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审视。他开始意识到,主播其实是一个情绪价值提供者。“头部主播更注重的应该是怎么通过弹幕无缝地和观众互动,怎么样能够照顾到每个观众的情绪,让直播间的每个人更开心。”

直播间像是一个小小的社群和共同体,在主播和粉丝之间构建了虚拟的人际交往空间,每个人真实且同步地存在。大家在这里聚集和互动,重建联结,拥有陪伴与慰藉。通过《王者荣耀》这个载体,他可以与这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里有共同话题的人相连。有了《王者荣耀》的情感羁绊,小小的屏幕超越地域与身份,每一个现实里原子化的个体得以在此刻共享相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获得归属感。

张大仙COS高渐离

他不再刻意地追求游戏技术上的修炼,而在更多细节之处下起了功夫。他每天花大量时间走遍自己所有平台的评论区,在B站看直播切片下的玩家留言,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自己,在观众的反馈中思考、磨炼、优化,通过收集玩家反馈来调整直播内容;他尝试改变自己说话的腔调和气口;怕观众抛出来的问题和梗会接不住,他给自己从找梗到实践,反复训练,全方位地去感受自己每晚的“舞台”,观察直播间的氛围,关心今天的包袱有没有响。当他发现参加线下活动会让自己的体力和情绪急速消耗后,他推掉了大部分能推的日程,在直播以外的其他时间里开启“省电模式”,保证自己直播时能有最佳的状态。

除了直播的“放电”过程之外,只有弹幕和评论区是他的“充电站”。他也曾在配音演员的纪录片中为自己的做法找到了“盟友”,“情绪是有限的,要尽量避免心情的大起大落,配音演员也是只有配音的时候特别有感情,特别细腻。”直播的时间一到,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就自动打开了,情绪状态会自动调整为最丰沛饱满的峰值。

一些攻击的声音他会去听,但他不会与人交流,更愿意自己琢磨和消化,想通了,就把它编成段子,在直播间里和大家敞开了聊。他极少外露自己的负面情绪,遭到误解,受了委屈,总是以沉默应对,选择把一切交给时间。“再怎么不开心的事情,晚上19:30闹钟一响,就像上了根弦一样。”属于他个人的所有念头,都会在这一刻让位于直播。

他不是有计划性的人,脑子里只有未来24小时以内的工作,眼里只能顾得上当下那一场——上播-下播-复盘-准备直播。除了直播,张大仙很少有自己的生活,但30岁那天,他把生日愿望许给了粉丝,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过得很好。他希望每一个来到直播间的人,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在闲暇之余或者是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来看一场直播,觉得有个乐呵,然后继续每天前行工作”。

这是他觉得和大家见面时最好的意义。

海水变蓝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水浒传》

2018年,张大仙曾专门去拜访行业前辈,并收获了影响他至今的宝贵一课。那是一个分水岭,如果说在那之前,他还有一些迷茫、杂念、飘飘然。那么在那之后,他开始变得下沉,将自己放低,他开始思考换个城市生活的问题。

在武汉时,偶尔外出吃饭时被粉丝认出来,他会享受这种状态,会在吹捧之中逐渐迷失自我。他决定搬到北京,纵然当时他已经是行业头部主播,拥有了可观的年收入。但这些浮名浮利,在偌大的北京,好像就不值一提了,在张大仙看来,“北京高人遍地,我没有任何特别”。

“其实你正在做的事情比较‘反人性’,但是你拥有了这么多,你就应该承受这一切。你需要埋头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前辈曾告诫他,“享受生活不是你该做的事情。”

这番话像是一个“照妖镜”,让他内里曾自省过的惭秽更加无处遁形,也敲碎了他有关生活与自我形象的滤镜,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认知观念重塑。

在张大仙看来,《王者荣耀》作为一款诞生八年的国民游戏,陪伴着用户一起成长,也承载了很多用户美好的记忆点,每每打开游戏,听到音乐,看到画面,很多与朋友一起的游戏记忆便会闪回。而他作为主播,想把自己的直播内容做好带给大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反馈,始终被排在张大仙价值序列中的首位。八年间,很多粉丝从学生到成为职场人,从通过直播间的屏幕观看到与张大仙在同一个舞台相遇,双向奔赴的故事永远在发生。

张大仙点赞粉丝的考学喜讯

直播行业里,每天的新人多如雨后春笋,红海竞争中,少有人能永立潮头,但迄今为止,张大仙仿佛是那个珍贵的例外。他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在《王者荣耀》游戏中的“最大公约数”,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中满足着大多数观众的需求。而他持续驱动着自己,乐此不疲,仍然和大家每一天“有约在仙,不见不散”。

他说起自己的妈妈,明明早就该退休养老,却依然闲不下来,非要去找个工作,现在每天在隔壁小学管理后厨。对此他哭笑不得,但事实上,他也一样。对职业的责任感和热爱让他的疲惫好像永远只停留在生理上,却没有在心理上有过倦怠。他时常会想起前辈的那堂课,“你这个职业就是个运动员,运动员得了第一就不训练了吗?”

七年过去,当热血叙事的主题曲响起,他在激昂的旋律里挥了挥手,仿佛看到了25岁那年的自己,也看到那些梦想在蓬勃生长。那一年曾模糊的愿景与未来,而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海水终于变蓝。

(专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