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致命问题:既坑自己也坑周围

“乡愿,德之贼也”,精准地揭露了“老好人”的危害性。看上去人畜无害,却因为对谁都不敢得罪、不愿说“不”、不能主持公道,从而导致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风气败坏,也令一个家庭失去凝聚力。

责任编辑:陈斌

在人们越发强调原则与人格独立性的当下,讨好型人格受到的嫌弃也与日俱增。这似乎对讨好型人格有所不公,毕竟这种人以好说话著称,但“讨好型”人格的致命问题恰恰是被表面上的“你好我好”给遮蔽的。

一般来说,讨好型人格指的是为了讨好他人而宁愿自己吃亏、压制自己感受的人格。这种人格和一般意义上的“息事宁人”还不太一样,由于出发点不一样,讨好型人格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为自己争取利益,哪怕是情绪价值,他们首先担心的总是自己有没有惹别人生气、别人生气了天会不会塌下来,为了消解这种担心,他们从源头上就放弃了“争取权益”的想法。这种特性使得他们更像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人,但实际上,他们依靠不断地自我抑制而主动抹平了和他人之间一丝一毫的冲突、纷争因素。

他们确实受到了有些人的欢迎,现实中,每个讨好型人格者的身边都有一个看上去比较强势的人。但一个人只要洞察了这种人格的真相,就很难不讨厌。简单地说,假如讨好型人格者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和别人产生关联——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这种人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