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旅行”:商家逐利,队员逐名,支教地的学生呢?

被商业宣传册吸引的大学生们,你们究竟是想到特殊环境下重新做一场童年梦,还是发自心底想认认真真地为孩子们做点事情,去真实地处理每一个教育细节、关注每一个教育行为?

责任编辑:温翠玲

前段时间,之前一起去贵州支教的同学转发了一条招募信息给我,是一家商业机构组织寒假支教志愿者招募。初看推文似乎很动人,有美丽的风景、精致的生活环境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与社会熟知的支教不同,这种支教模式采取传统支教与文旅相结合的形式,需要志愿者缴纳不低的活动费用,住宿也是脱离了学校,以民宿、酒店为主流。除了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参与支教项目,俨然就是一平平无奇的商业旅行团。

说起支教,我并不感到陌生。北师大历来有支教的传统,每年暑期都会组织总人数上千人的上百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进行支教,基本覆盖了所有中西部省份地区。学生以自愿的形式组建队伍,立项成功后学校提供指导老师和一定的经费保障。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