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现代化的“台湾经验”

责任编辑:邓科 郭力

自3月30日下午在台北桃园机场遇见佛光会的500义工,到4月2日中午在桃园机场与佛光会义工挥手告别,短短3日内,我随800余代表,躬逢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台北的闭幕式,旁听8场分论坛的研讨,目击几大山头的若干道场,所到之处,我既感受到两岸同根血浓于水的亲情,又对台湾人间佛教的道场有了走马观花的体认。

慈济的道场

3月31日早晨,我们在台北的板桥道场,看到了慈济的一角。

慈济是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简称。43年前,青年时代离开富裕家庭皈依佛门的证严法师,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信念,于台湾花莲县创立了慈济。感恩于 “善的循环”,日积月累的慈济,已涉足慈善、医疗、国际赈灾等八大志业。

上午9时许,数百位慈济人,以他们走遍全球的招牌式装束,夹道欢迎17个国家和地区187位代表光临他们的板桥道场。一天内,行走在板桥道场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过道,还是厕所,他们总能在你张望寻觅不解的时刻,笑容可掬地靠近你。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是两岸三地四个宗教团体主办的,台湾的主办者是星云法师任总会长的国际佛光会,他们和慈济、法鼓山、华梵大学等其他佛教组织共同承办8场分论坛。

依照事先的安排,慈济承办“慈善关怀”的分论坛,慈济新闻发言人何日生——昔日岛内家喻户晓的金牌主播——以主持人的身份走上演讲台,敬请慈济大学校长王本荣致欢迎词。随后,两位和何日生、王本荣一样追随证严法师的副总执行长,也在不同的情境下登台,招呼来宾。正是这些在世俗各界智慧不凡的俗家弟子,以管理企业的方式,让慈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