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伤是世界第三大致残原因丨全国爱耳日

“40岁左右及40岁以下群体突聋发生率正在提高,但病理机制还没有非常明确。”

“短期的听力损伤可能恢复,但长期或定期暴露在大音量环境,听力损伤是永久性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或者以为耳聋离他们很遥远。”

一些地方在探索免费为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上海从2023年10月起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惠及更多听障患者。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将近50%的12岁至35岁年轻人,也就是约11亿年轻人存在听力损失的风险。视觉中国 | 图

这是一种刻在基因中的本能:人们从出生就开始用耳朵感知这个陌生而喧闹的世界。对1997年出生的小吴来说,却很久以来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老是听得见别人说话,但分辨不清内容。

“你怎么老听不见别人讲话,对着你耳朵喊,这样能听清了吗?”回忆起中学时期被人揪着耳朵嘲笑的恶作剧,小吴至今心痛不已。

“中考体检测听力,我需要反复听几遍,周围人就开始大笑。”当小吴大学时期开始实习时,准确捕捉工作场合的交流信息变得非常迫切,他的听力随着压力增大更加糟糕。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后,小吴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耳鸣。

类似小吴听力损失的年轻人并非少数。2024年春节期间,梁巍接到了四位朋友的来电,全部是关于突发性耳聋的咨询,而且突聋的人年纪都不大。梁巍是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该机构是中国残联系统专门针对听力语言残疾预防与康复的国家级研究中心。

更大范围数据显示,年轻人听力损失已成全球现象。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发出警告,将近50%的12岁至35岁年轻人,也就是约11亿年轻人存在听力损失的风险,原因包括过长时间暴露在大音量环境中等。

“不安全听力行为(unsafe listening)在年轻人里很普遍,而且随着大音量设备更加广泛使用,听力状况还会恶化。”2024年2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听力专家Lauren Di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