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吴都,腾云四海:鄂州花湖机场炼成记

花湖机场试飞成功。(胡战军/图)

白云苍苍,江水泱泱。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阁”的观音阁巍峨屹立,澎湃的长江水滋养着千年吴王古都。

2024年2月初,湖北省鄂州花湖机场,通商惠工的五彩祥云腾蛟起凤、延绵天际,被外界称为“空转联运”的一场经贸大变革如火如荼进行。两条4E级平行跑道上波音飞机比翼齐飞,75万平方米的分拣中心通宵达旦,63条国内外货运航线,将天南海北的四方年货,通过鄂州花湖机场中转,送往全国各地。

作为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迅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一个综合物流交通枢纽。

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是鄂州?

历史选择了鄂州,鄂州还给世界一个惊喜。自古以来,畅达南北、惠利天下的地域性格已融入鄂州人民的血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浪潮,迅速扑向鄂州这方热土。花湖机场和鄂州双向奔赴的背后,其实是“开放开明、敢闯敢试,实在实干、创新创业”的鄂州精神,激励着建设者们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不服周”的鄂州人抓住历史机遇

襟江带湖、交互南北,地处中华版图的地理原点,货资畅达、惠利天下的执政理念,融入鄂州一代又一代主政者的血脉。当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摆在面前,鄂州毫不犹豫牢牢抓住。

如果一个城市机场的飞机,1.5小时飞行距离能覆盖全国80%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全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那么这个城市,很有可能就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但再加上“紧临长江黄金水道,周边有7大深水港、4条高速和6条高铁线”的条件,那便仅有鄂州。

“10年前,我们就在跟顺丰接洽了。”鄂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文华,见证了鄂州花湖机场诞生的全部过程。

早在十数年前,坐拥水路便利的鄂州为寻求突破,把目光放在了通用机场上,请来专家对鄂州进行评估,认为鄂州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适合建机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落地,直到2013年,顺丰的到来给这场“航空梦”带来新的契机。

2014年11月的一个雨天,吴文华陪同时任鄂州市领导迎来了顺丰的第二次选址考察。正是在那个雨天,让顺丰更深刻地了解鄂州:葛店国家级开发区坐拥唯品会等多家电商企业的仓储基地与快递行业天然契合,毗邻光谷所带来的医药、光电子等高价值产品对空运的需求量,临近武汉可以吸纳的百万高校人才,国家地理几何中心位置的便利以及未来将纳入临空经济区规划的学校、医院、公共服务设施等等。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研究员韩涛说,机场需要建在轴辐式航线网络的主要节点,将来能够提供大规模航空货运集散、中转,以及铁空、公空、海空等联运服务的大型航空物流中心,且支撑起航空物流体系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夜晚的鄂州花湖机场,等待装卸货物的顺丰飞机。(受访者供图)

“鄂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顺丰集团对鄂州的独一无二性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其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2014年10月,临近退休的鄂州日报社干部尹新年,被调往了鄂州花湖机场建设的“前线”,成为项目工作专班的一员。从加入专班的第一天起,他就感到,这是一场时间紧迫、竞争激烈、专业要求极高的硬仗。

在他看来,鄂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是,首先要让企业充分了解这些优势。“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企业意愿。”他解释,对项目的争取,市委始终坚持“三尊重”的工作原则。

为此,鄂州组织8次专家组现场踏勘,近百人次的到访,从资料汇集、行程安排、接待细节,每一次都一一仔细斟酌,切实做到不出任何瑕疵。在这个过程中,建设机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取得空域使用的批准——这也是城市竞争机场项目最重要的一张“门票”。“然而,其他兄弟城市早在一年前就已着手开展工作,最少的也用了半年。留给我们鄂州的时间有多少呢?只有27天啊!”尹新年激动地说。

在尹新年的回忆里,那是决定性的27天,也是荡气回肠的27天。尹新年在出差路上踩掉过皮鞋;经历过吃闭门羹,被门卫拦住去路的尴尬;也经历过一起吃夜市小摊,“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一块乐”的激情;专班小组以“拼命三郎”般的精神,拼命为鄂州抢着时间。

可直至5月初,尹新年接到电话——“门票”仍不明朗,即将到截止时间,正在吃饭的尹新年急得磕掉了门牙。“那一刻,我们真是沮丧到了顶点。”尹新年回忆。

但鄂州和鄂州人身上有一股子“不服周(气)”的脾气。“如果鄂州错过这么一个发展机遇,我们怎么对得起父老乡亲?”尹新年说。

距离顺丰集团设定期限仅剩最后几天,专班仍然坚持不放弃,他们决定继续准备好材料,前往北京。接连几天的挑灯夜战后,那份准备格外充分详实的材料起了作用。5月7日,尹新年和专班拿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重要批件。

随后,时间几乎以秒计算。顺丰集团得知专班已经获得批复后,要求当天必须拿到省政府的函。

此时,尹新年一行仍在北京南郊,几乎赶不上飞机。“我们不肯放弃啊”,尹新年回忆当时路上的情景,“我们是边订机票,边用手机起草内容,再马上传回市里制作文件,最后在关舱门前一刻惊险登机的。”那天下午,在专班从北京抵达省政府时,市政府给省政府的报告也几乎同时到达。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无望变成希望。回忆那27天,“就像时时刻刻在看不见的战壕里摸爬滚打,在闻不着的硝烟里勇往直前,在听不见的枪声里冲锋陷阵。”尹新年总结说。而在鄂州整个筹备机场项目的7个月中,专班21上北京、8下广州、两到长沙,行程7万公里,相当于走了5次长征路。

地利只是鄂州的优势之一。在面对其他城市的竞争之时,鄂州孜孜不倦、不懈努力,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丰满专业货运机场的硬件和配套条件,并且用真诚和行动,让对方不断增加对鄂州禀赋以及营商环境的了解。正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这种开放开明、敢闯敢试的精神做支撑,才最终促成城市“航空梦”的实现。

空港新城赓续精神血脉

鄂州是一方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红色热土。鄂州儿女为武昌首义成功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如“三烈士”之一的彭楚藩,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敢死队长马荣等,他们众志成城,勇于担当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深藏于鄂州人民的精神血脉。

这种“众志成城”在花湖机场的建设中无处不在。

2017年7月,鄂城区全面启动机场建设核心区征迁;2018年6月,机场核心区基本完成逾6000户近2万群众征迁。在建设过程中,完成拆迁的同时,还实现了零上访、零炒作,干部零违纪。

鄂州全市全力以赴,为机场付出了很多。

如今的机场北门,曾经是燕矶镇车湖村的旧址,许多人祖祖辈辈在此务农,向玉琴一家也同样如此。

回忆起花湖机场的拆迁,向玉琴说自己是“心里最舍不得,但又是第一批签字的拆迁户”。

不舍是因为亲手建起的房子与相处大半辈子的街坊,但同时,向玉琴又时时刻刻感受到鄂州人的奉献精神。“我带头签字以后,给周围邻居说自己的想法,常常一说到这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大家马上就认同了。”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2017年正式动迁后,向玉琴因为舍不得,曾不止一次偷偷跑回旧宅探访。在施工现场,她常常撞见同样念旧的老邻居们。

每一次回去看的感受都很不同,刚开始是舍不得,后来是惊奇,再后来是自豪。“我们是一点点看着机场北门的道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向玉琴笑着说。

2023年,向玉琴带着一家人又“回了一次家”,而这一次他们见到的是一座熙来攘往的现代化机场。向玉琴特别欣慰,说自己和村民们坚定支持动迁工作,就是想着“这是一件有利于鄂州发展,有利于鄂州子孙后代的好事”。

位于机场核心区的村庄被整村拆迁。(胡战军/图)

如今鄂州有2万多居民,因为拆迁搬入新居,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年轻人因为花湖机场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所有参与和经历过花湖机场建设的人都清楚,这项事关鄂州未来发展大计的“头号工程”的背后,真正的建设过程是多么不容易。

鄂州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也是著名的“百湖之城”。花湖机场的施工困难不言而喻,单单土石方挖填量就超1亿立方米,这对于面积仅1596平方公里,土地要素指标紧缺的小城而言,无疑是压力巨大的挑战。施工时,光是在地基处理阶段,就有600多台大型机械同时进场,开启地面强夯作业,与此同时,一排排塑料排水板间隔有序,插入低洼的回填地面作业。

“每走一步都在创造奇迹。”谈起黄山降高工程,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尹俊武印象深刻,这个“奇迹”就是一个“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在机场建成前1年,经过勘探,在花湖机场的航线上,有三座小山头超出了安全海拔。为了确保百分百飞行安全,需要和时间赛跑,把称为黄山1号、2号、3号的三座超过百米的山体,削平至最低点23.5米最高点65米的斜面地形。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土石方工程总量约4900万吨。连续几个月,鄂州日均投入各类施工设备1500余台套,施工人员近2000人,仅用166天就完成三座山体降高任务。“削平了三座山,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尹俊武回忆,当进行最后的总攻时,用84天时间,搬了将近4000万吨土石方,最高峰的时候,一天搬了77.84万吨。

建设中的花湖机场(戴勋/图)

在见证了愚公移山的人间奇迹后,参与建设花湖机场的履历,成为时任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骆良的勋章。

“4321”,骆良报出一串数字,“43天完成项目临建、32天完成6公里便道拉通、21天完成600米导流渠过水、11天完成1号山清表,这就是4321,干出了基建投的拼劲,干出了鄂州的速度。”

速度的背后是建设者披星戴月的奔跑。从2018年夏天,骆良和项目组进场后,施工几乎昼夜不停。

那是一幅体现人类建设精神、震撼人心的工程景观:最多时,机场有着浩浩荡荡2万人同时施工,1500多台挖机、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人停机不停,24小时连续施工,用166天就完成了施工任务,比预计完成时间提前整整46天。

这里面的身影,有坚守在日通行1000辆次重型运输车辆工程运输上的“道长”叶冬;有带领“青年突击队”在一万平方米填筑面做炮机试验的唐刚;有吃住在船上,任凭江上寒风凛冽,硬是把巨大的扶林口“吹”平的“吹沙双杰”李杰和许守杰;还有无数的机场建设者。

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建三局作为鄂州花湖机场的主要参建单位,三年内完成了系列项目的30余个重大工程节点、50余个中小节点,最终走马湖一标率先移交,航站楼比计划工期提前实现土建封顶,转运中心桩基工程提前24天完工。

鄂州机场于2018年2月获批,2020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到2022年7月17日正式建成投运,开创了多项全国之最、行业第一:第一个由民营快递企业与政府合建的机场,第一个全流程运用BIM(数字建造)技术建设的机场,国内民航史上机场选址最快批复,国内民航界同规模项目批复和建设最快,国家民航局首批“四型机场”示范项目,这一个个“之最”和“第一”再次诠释了“敢为人先,挑战不可能”的鄂州精神。

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调研调度花湖机场建设工作,多次到花湖机场召开现场会,现场解决花湖机场建设中的问题。

2023年12月8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鄂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公共国际货站”三大目标任务全部提前建成,一处机场新地标花湖国际机场大酒店也同时完工。三个月的施工奋战,花湖机场一天一个样,全力推进口岸功能设施建设,再次展现了“鄂州速度”。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鄂州各相关地方和单位始终抓牢花湖机场建设这一“省之要事”,齐心协力、全力攻坚,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机场建设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对于袖珍型地级市鄂州而言,如此规模的机场建设,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每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全体鄂州人民群策群力,付出巨大努力。

机场选择鄂州,鄂州占尽地利之便,而在这背后,是锐意进取的天时,是众志成城的人和,在所有参建人员接续奋斗下,建成了花湖机场这一超级工程,孕育出即将蓄势腾飞的“空港新城”。

开拓创新:鄂州的二次创业

大道同行,守正出新。鄂州职业大学教授张靖鸣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荆楚大地便十分重视商业贸易的流通,1957年出土的“鄂君启节”,是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怀王颁发给封地在今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用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

开放之风气,源自历史;开拓之景象,亦深入鄂州城市基因。

从“鄂州钢铁厂”到“湖北改革试验田”,从“湖北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到“空港新城”,刻在基因里的文化自觉,使得鄂州总能在历史长河当中,于那个关键渡口登陆成功。

如今临空产业正在加速导入:苹果、施耐德、徐工机械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鄂州设立中国区中心仓;新科宇航MRO、中康众盛、英佛曼纳米材料等,20个临空制造业项目加快投资建设;长江存储、联想(武汉)、华星光电等11家重点企业,通过机场开展外贸业务。另外,中外运、港中旅华贸、日邮物流等29家国际货代企业落户,国药控股、九州通沃田、中国供销、圆通速递等头部供应链企业新项目开工。

大鹏一日同风起。鄂州人在努力将“空港新城”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的赛道上,开拓的脚步未曾停下,开放的领域不断拓展。

截至2024年2月29日,花湖机场已开通49条国内货运航线、14条国际货运航线,已形成由鄂州向欧洲、北美、东亚、东南亚、西亚辐射的航网布局,初步构建“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的快货物流圈。鄂州被纳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24年,将新开辟5条国内货运航线、10条国际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达120万吨(国际40万吨)左右,进入全国前四。

花湖通四海,鄂州达五洲,过去的“小鄂州”正向中部对外开放的“大平台”昂首迈进。

鄂州花湖机场航站楼和货运站。(受访者供图)

鄂州海关查检科副科长刘壮对“24小时”“随叫随到”几个词,有着特别的感触。去年下半年,航班数量迅猛增长后,口岸工作也跟着开始连轴转。刘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湖北下冻雨那几天。恰逢年关,各地企业都想着赶在年前把货送到口岸,又碰上恶劣天气,好多运输车辆都堵在高速上。“我们在现场持续值守,承诺节假日口岸通关没有截止期限,给他们吃下定心丸,避免企业着急赶路出现安全事故。”尽管机场的风很大,雨落下就成了冰,但最终货物通关顺畅,都能赶上航班。刘壮笑着说,“虽然工作强度大,但口岸的繁荣是海关人喜闻乐见的好事情。”

作为转运中心,花湖机场75万平方米转运中心的巨大空间内,长达52公里的智能化分拣线上,快件以每秒2.7米的速度分拣。

鄂州海关副关长薛栋进一步介绍,为了化解海关严密监管要求和机场高效分拣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海关总署监管司的支持和指导下,鄂州海关创新性地将海关监管步骤嵌入机场作业流程。他说,“快件从上线,到通关、落格,再到组板,平均用时只有15—20分钟。”

申玉华是鄂州花湖机场综合服务中心外贸综合服务窗口的一位工作人员,从服务中心成立初期,申玉华就感受到,花湖机场不仅带动了鄂州的经济发展,货运能力也辐射到了全国,2023年下半年一系列外贸、货代、物流企业入驻临空经济区,整个城市都充满着“创新创业”的氛围。

从“开放开明、敢闯敢试”的传承,到“实在实干、创新创业”的开拓,鄂州精神终于跟随花湖机场上的时代航班,得以四方远播、广为人知。

鄂州市委书记孙兵提出,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抢抓花湖机场、武汉新城建设重大机遇,奋力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加快推进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湖北省规划了武汉新城与鄂黄黄“三横三纵”快速道路,共370.6公里,鄂州市境内约193.8公里,占比达52%,总投资约达199.11亿元。对于财力已捉襟见肘的鄂州来说,再拿出百亿来修建与周边地市联通的道路可谓是“雪上加霜”。可鄂州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却十分坚定,鄂州倾其所有建成了花湖机场,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全省作贡献,努力以一域之为,助力全局之进。

“功成不必在我”,作为全省地市州中的小兄弟,鄂州真正用“小肩膀”体现了“大担当”。

随着《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武汉新城规划》《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相继出台,鄂州主动对接,从规划提升、城市设计着手,争当加快城市和产业集中发展的排头兵。依托花湖机场,鄂州、黄石、黄冈等地临空经济协同发展、方兴未艾,一座全新的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已初具规模、正蓄势待发。

再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是鄂州?

正如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所说:“为了这个机场,我们鄂州付出了所有。”除了在政策、资金、土地、产业等方面的倾力投入,鄂州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更是继承和发扬鄂州城市精神,在花湖机场投建运营、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发展,乃至鄂州未来30年崛起之谋划等层面,都倾其所有、全力以赴。

而今,在改革开放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期,产业升级的时不我待,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日新月异,召唤着花湖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并一举将鄂州推向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舞台中心。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横空出世的花湖机场,不仅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快递和货物送往千家万户,更是将“开放开明、敢闯敢试,实在实干、创新创业”的鄂州精神,腾云四海,远播全球。

(李瑞、陈稳定对本文亦有贡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