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华语剧集?

“穷则思变,那些死老长的肥皂剧肯定早就不行了。以前的长剧集七八十集、五六十集,都是有水剧情的情况,就是删去十几二十集,也没有真正信息量的损失。”

“任何一个剧的破圈或者成功,一定是所有创作元素都对了它才能成,其中某一个环节错了都不可能破圈。”

“那种纯粹为爱付出的人设现在越来越不讨巧了,甚至我们不太相信有纯粹的爱情和纯粹的婚姻了。以前有人对我们付出,可能我们会觉得,哇,好感人。今天的第一反应是,可能吗,凭啥?”

责任编辑:李慕琰

2024年1月13日,上海,《繁花》带火了黄河路、进贤路、和平饭店等上海诸多地点,引来众多游客打卡留影。(视觉中国图)

许多人用“哑火”和“遇冷”形容过去不久的剧集春节档,2024年未能复制往年《人世间》《狂飙》这样的爆款。不过,年初《繁花》制造的“单集最高11个广告”的招商热潮,在《南来北往》等春节档剧目中延续。

有影视自媒体撰文称,以前频繁制造全民话题的综艺真人秀,现在逐渐弱化、走向圈层,而长视频平台的业绩转而依靠爆款剧集,“剧集彻底走向了大多数视频平台的流量C位”。

根据星联互动数据,2024年待播剧集中,都市情感类依旧是占比最多的类型,悬疑推理类占比相比往年有较大提升,有媒体称,2024年或许是悬疑剧最“卷”的一年。现实题材剧集更加细分,《人世间》《繁花》以来刮起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热仍在继续。

一直以来,围绕剧集创作的一个核心命题是:该如何处理剧集与现实的关系?在一个保守与先锋并置、现实与理想按比例调和的影像世界,华语剧集到底是艺术化地反映社会现实,还是提供想象性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剧集工业基础上不断自我增殖,还是以提供更新、更作者化的审美为目标?

南方周末采访了多位剧集行业人士,包括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人民的名义》《人世间》等剧集的导演和制片人李路、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张慧瑜、编剧袁子弹、剧评人李星文,探讨在当下的影视剧市场中,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华语剧集。

“所有爽剧讲的还是人生逆袭”

南方周末:整体回顾2023年华语剧集,哪些值得关注?

李路:《狂飙》《繁花》《漫长的季节》,这几个我全部看了,这些剧集播出的当下性正是生逢其时。包括台湾地区的剧,《八尺门的辩护人》等非常好,都会给华语剧集增色。

李星文:开年的《狂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现实题材大爆款,我们现实题材的创作数量和比例是不低的,而且越来越高,在全年的剧目里面能占到60%-70%以上。但是真正的爆款,从网络的播放量和收视率来看,《狂飙》几乎是一个孤本。

精品短剧集在2023年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漫长的季节》是当代悬疑剧的代表,《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和《繁城之下》是古装精品短剧集的代表,《欢颜》算是民国精品短剧集的代表。传统电视剧在和短视频、微短剧争夺眼球的过程中是很吃亏的,但是篇幅短一些,再借鉴一些电影的镜头语言、叙事结构,既能保有剧集该有的故事容量,又有足够讲究的视听语言,这样是可以长期和微短剧、短视频竞争的。我觉得精品短剧集是整个剧集行业迁徙的方向或者唯一的出路。

袁子弹:《三体》还挺惊喜的,国产科幻剧能拍到这个样子,算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式突破。《漫长的季节》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非常强的视听语言的冲击,包括演员的表演,整体氛围的塑造,1990年代东北地区的历史和人物命运交织的回顾,浓缩又很鲜明。《繁花》也挺好,确实看到了风格和审美的感染力,证明了国产剧在审美上可以做的还很多,它用远远高于常规电视剧的审美格调主导了整个故事的讲述。

《狂飙》中,反派高启强。(资料图)

南方周末:反腐扫黑剧是近些年比较出好剧的类型赛道,前些年有《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等口碑之作,2023年《狂飙》的播放量和讨论度皆亮眼,怎么看待这部剧引发的关注热潮?

尹鸿:扫黑涉及社会公平正义,跟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其次,反黑剧多多少少有一定社会批判性,是人们表达对一些现实不满的宣泄口。《狂飙》更重要的特色在于,张颂文演的这个人物压倒了正面角色的风彩,使得“好人变坏”的社会厚度加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